English

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

2004-10-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殷泓 我有话说

“……民国年间,桑耳庄300多户人家,常年要到离村8里远的黄崖泉担水吃,山高坡陡,人畜跌伤时有发生。大年三十,桑林茂老汉起了个早,到黄崖泉担水,太阳落山时还没回来。刚过门的儿媳妇心疼公公年迈,赶到半路接过公公的担子,由于天黑路陡,没走多远被绊了一跤,把一担水洒了个净光。儿媳妇又羞又愧,当晚就上了吊。大年初一

,桑林茂满腔悲愤地埋葬了儿媳妇,全家人逃荒上了山西……”

这是《红旗渠精神展》第一部分《肩负起人民的重托》中的一个情景模型的解说词,每一位刚踏进展览大厅的观众都会首先被这个生动的模型所吸引。看到人民因缺水而痛苦不堪,当年新上任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和县委一班领导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经过一年多亲身勘探、测量、调查和研究,1960年2月10日,林县县委发布《引漳入林动员令》,决心彻底解决林县的缺水问题。

动员令旁的一幅照片生动再现了林县人民对这项造福百姓的工程的拥护和支持 开工当天,道路两旁人头攒动,红旗飘扬,鼓乐喧天,人民群众像当年送亲人参军一样为引漳入林的健儿送行。另一幅照片上,由县委书记杨贵和县长李贵带队的修渠大军扛着工具,挑着行李,推着锅灶,浩浩荡荡地走向巍巍太行。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人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兴奋和喜悦。

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又更加坚定了杨贵和县委领导们的决心。在红旗渠通水庆典大会的巨型照片上,成千上万穿着青布棉袄的老百姓围在渠边,欢庆红旗渠通水。旁边一幅老人看着奔流而下的渠水面露微笑的特写让参观的人也禁不住跟着老人一起笑了起来。

正是有了杨贵等党员干部为民执政的坚定决心和林县人民的全力拥护和支持,才有了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壮丽诗篇,才有了改变林州命运的“幸福渠”。回忆起当年的战斗岁月,76岁的杨贵在展览现场不无感慨地说,“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在红旗渠建设的全过程中,我们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使得红旗渠最终建成。因此红旗渠真正的功臣是30万林县百姓啊 ” (本报北京10月1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