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生之本系安危

2004-10-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为什么要千方百计解决好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

2004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发表了《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并就此专门举行记者招待会。为什么就业问题能成为媒体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为什么中央专

门针对就业问题发表白皮书 我国解决就业问题正面临着什么样的形势呢

遇“三碰头”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近年来,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难找,主要是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问题更为严峻。

就业岗位总是有限的,劳动力越多,就业越难,因此,劳动力供给总量的高速增长是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根本原因。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有过一次人口新增高峰。在那一时期出生的孩子长大成人,就需要找工作。当前,我国正处在16岁以上青年人口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2001年到2005年,年均增长1360万人,现在登记求职的待业人员中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占到70%。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2003年高校毛入学率超过了17%。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后的首届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280多万人。眼下,赶人才大集、投简历、参加面试,已成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生活“主旋律”。此外,农村大批不能升入高中和高考落榜青年的就业也非常困难。

改革开放前,许多企业是“两个人的饭三个人吃”,存在大量属于“安排”性的富余人员。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一直承担着安置劳动力等社会职能,活力不足,效益不高。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必然要精简富余人员。1998年至2003年,国有企业累计下岗2818万人。目前,全国需要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约1100万以上,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的工矿区。这些人年龄普遍偏大,就业技能单一,在劳动力市场竞争能力弱,再就业特别困难。未来几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虽然呈减少趋势,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传统行业因技术进步而不断被淘汰,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还会逐步增加。

总的看,中国农村地少人多,减少农民数量、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才能有利于农民致富。中国9亿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就业不充分造成的。现在我国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亿多,其中乡镇企业接受了1.36亿,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已超过1亿人。但是农村仍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从目前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无非两条路 或是进城打工,或是发展本地企业。由于产业结构升级、企业改制等原因,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而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因此进城找工作的农民日益增多,这给解决城镇就业问题带来很大压力。

统筹兼顾创新拓宽就业思路

解决就业难问题,靠单一措施是不行的,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广开门路,多渠道努力,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些思路和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既要推动经济发展,又要实现就业增长。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就业。按照我国目前的就业状况,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新增加70万―80万个就业岗位。以国民经济增长7%计算,每年可提供约500万个岗位。但经济增长能否带来就业的增长,还要看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促进发展中,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吸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劳动力,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是既要安置帮扶就业,又要鼓励自主创业。政府要积极促进就业,落实各项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的政策,但这并不等于政府包打天下、解决全部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靠政府解决全部就业问题,何况像我们这样人口最多的大国。政府要注重多培养创业型人才,变安置型就业的努力为开发型就业的努力,这是解决就业难题的关键。创业是最大的就业,也是富民之源。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创业环境、创业技能,激发劳动者自主创业,让老百姓自己造饭碗。在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中,约有30%是自谋职业。团中央实施的创业行动,5年来培养、扶持了8.85万名青年兴业领头人。这些人不仅自己实现了就业,还安置了100多万名下岗职工,形成了创业、就业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既要靠政府促进就业,又要靠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主要是制定就业政策,开发就业岗位,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对特殊困难对象给予就业援助,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提供就业服务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现在,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城市都已经建立了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由政府开发或购买公益型岗位安置就业,尽可能为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就业的作用,也会给劳动者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是既要实行稳定就业,又要发展弹性就业。目前,我国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现象并存,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认为只有稳定就业即端“铁饭碗”才算就业。其实,稳定就业只是就业的一种形式,将来更多的就业方式是弹性就业、灵活就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城镇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从政策上鼓励无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接送儿童、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等弹性灵活的工作,是今后解决就业出路的一个重点。

五是既要加强职业培训,又要搞好就业指导。一些人找不到工作,一些技术性岗位又招不到人,是因为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我国7000万技术工人中,高级工比例不到5%。目前进城务工农民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8.6%。推进人力资源专业培训,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只要有真本事,就一定能端牢手中的饭碗。近年来,一些地方负责就业的部门组织职业生涯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技能大赛,开展就业中介服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活动,都是促进就业的创新举措,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指导大中专毕业生掌握求职技巧和转变择业观念等已经收到积极成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