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产业结构失衡与就业压力

2004-10-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梁优彩:现任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经济信息网首席经济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模型方法研究、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分析预测工作。

记者:一般情况

下,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就业压力会逐步缓解。可为什么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了9%,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梁优彩:虽然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由于人口与劳动力增长较快、经济结构失衡状况不断恶化,我国的失业压力却有增无减,经济增长始终是在巨大的失业压力下实现的。2003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大约800万,失业率上升到4.3%,而实际失业数字可能要比这个数字高得多。另外,我国农村还有富余劳动力1.5亿,表明农村的就业压力比城镇还要大。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出现反常的失业率上升,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长期失衡,使得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相对较少所致。

记者:产业结构失衡有何表现?

梁优彩:农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低。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0.9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1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0.3个百分点。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要手段来启动国内需求,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相对下降。有关国际统计数据表明,第三产业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按照现价计算,2003年第二产业亿元产值需要的劳动力约2630人,而第三产业亿元产值所需要的劳动力高达5639人,第三产业是第二产业的2.14倍。可以看出,在经济规模相同的条件下,如果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就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第二产业的9倍。

记者:产业结构与消费需求有什么关系?

梁优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基本上取决于需求结构。过去25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逐步上升,而最终消费率不断下降,导致我国目前的最终需求结构严重失衡。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03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5.4%,资本形成率为42.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率为42.8%。而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费率约77%,固定资本形成率为23%。我国的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1.6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9.9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看,目前我国积累与消费比例已经严重失衡。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压力必然会继续上升。

记者:怎样才能提高消费率,改变目前投资比重过高、消费比重太低的需求结构不合理?

梁优彩:当前在继续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消费率,降低积累率。同时,要把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上来,使消费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最近几年农民消费增长缓慢是我国总消费增长慢于GDP增长的重要原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因此,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村居民购买力,逐步使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趋于协调,引导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逐步改变我国的二元结构。因此,我认为应当尽快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户口登记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这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我国的消费率,加速第三产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基础。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贫困地区的城镇低收入人群,要通过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逐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