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经济的重心转向服务业

2004-10-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庆修 我有话说

在美国《财富》杂志前不久评选出的美国最大500家公司龙虎榜上,零售业巨子沃尔玛公司连续第三年名列榜首。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标志着世界经济的重心正转向服务业。事实上,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水平,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服务业就越发达。目前,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

平均水平为60%,其中34个低水平国家为36%,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而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服务业产出比重已经上升到接近或达到70%。近10年来,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在GDP中的平均比重从15.4%上升到了17.6%;教育、卫生、社会服务及其他服务业在GDP中的平均比重从8.6%上升到10.1%。在OECD国家中,所有服务业部门的就业比重都有所上升,其中,增加最多的是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类。这些原来以制造业闻名的国家现在却是以服务业为经济的绝对主体。

有研究表明,未来10年,软件工程、护士、电脑支持、收银员、售货员、食品服务等10种服务类职业将发展最快。与此同时,第一、二产业的市场竞争的重心也由“技术和产品”向“应用和服务”转变,企业发展战略也由“以产品为导向”转向“以客户为导向”。不断提升用户服务满意度,已成为现代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货物商品,用户不但要选择货物本身,更要选择服务;良好的服务已经成为左右用户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在贸易方面,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快于商品贸易。目前,服务贸易已经占到了世界GDP的7%―8%。服务也从本国发展到跨国进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服务贸易和实物贸易一般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服务贸易不可能实现实物贸易,不论这种服务是包含在实物贸易之中,还是被单独核算。

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我国服务业不仅是世界经济的大潮使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其一,服务业能否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我国服务业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极不相称,2003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3%。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潜力巨大。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GDP要保持年均增长7.2%的速度。就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来看,农业的需求弹性较低,国际竞争力也不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过去20年,我国工业年均增长11.7%,这是一个相当高的速度,但再保持20年这样的高速度可能也有困难。因此,要实现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服务业的增长,服务业的贡献必须比前20年有所提高。

其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更好的、更多的服务,是增强这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的时候,要优先考虑本国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以扬长补短。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优势在于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而这个优势对发展服务业是极其有利的。因此,充分发挥好我国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信息革命带来的新一轮国际贸易分工,承担发达国家转移给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选择。据德国维尔纳公司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排在世界第40位,中国的优势还在于可以提供利率最具竞争力的资金。根据最新资料显示,依不同的期限,中国的贷款利率从6.13%到6.5%不等,此外,中国的电价只是印度的1/4。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利用发达国家通过经济全球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服务业转移过来,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以发展求生存,以大力发展服务业迎接国际分工。要从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国情出发,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普通服务业做起。这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其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大规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开始减弱,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服务业是吸收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目前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只有27.7%,而世界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一般为45%左右,发达国家大都在70%左右。如果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45%左右,就可以吸纳1.3亿人就业,这将意味着可以基本上吸纳今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过去20多年,我国服务业新增就业占全社会新增就业的比例达到了49%,而工业只有28%;最近10年,服务业作为吸收就业主渠道的地位更为突出,服务业新增就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领域,这就意味着,服务业不仅吸收了全国所有的新增就业,而且还吸收了一部分农业和工业转移出来的就业人口。目前,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不足30%,潜力巨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长期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应当作为发展的重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