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享受工作的快乐

2004-1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吕小霞 丁林 欧阳霞 我有话说

麦康森是个勤奋好学的人。他说,人只有勤快才能做出点事情,决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他看来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

享受;何况自己的工作能够为国家创造不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麦康森的科研成果创造出的直接产值已经超过40亿元。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成长为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麦康森走得很稳健。

1958年出生的他,幸运地赶上了恢复高考,1978年考上了山东海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麦康森到湛江水产学院任教。湛江有着较长的海岸线,也有着较多的水产养殖企业。这为麦康森水产养殖及饲料开发的研究提供了客观的外在条件。此时他和当地的企业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为我国南方刚刚起步的水产饲料工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麦康森说:“养殖有三要素:水、种苗和饲料。其中饲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从现代养殖业发展史来看,没有大规模的饲料工业化生产,就不可能有大规模养殖。那时国内的动物营养科学研究,尤其是水生动物营养的研究,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相当大,我们必须向国外学习。”

回国后,麦康森选择了回母校――中国海洋大学工作。在领导和同事的大力配合下,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不仅建起了自己的水产动物营养实验室,而且因科研能力出众、科研成果突出。短短几年时间,他先后主持承担了科技部海洋863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教师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2000年,他又成为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的科研成果开始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底麦康森科研成果的转化所创造的直接产值已经超过40亿元。

2001年,对麦康森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一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他作为45岁以下杰出的青年学者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随后他辞去了肩上的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等行政职务,一心扑到了科研上。

从1990年开始,麦康森就一直坚持在做鲍鱼营养问题研究。像他这样十几年来不间断地搞这项研究的,国内外都不多见。他不仅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皱纹盘鲍营养生理的研究”和“鲍鱼贝壳生物矿化的营养学机理研究”等项目,而且在2003成功召开了第五届国际鲍鱼学术研讨会。他的“鲍鱼营养学的研究”获得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类一等奖。在完成了皱纹盘鲍、牙鲆、大黄鱼、鲈鱼、鳗鱼和对虾等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研究的基础上,麦康森逐步把水产动物营养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仿生科学等学科实现交叉接轨,新开辟了营养与免疫学、营养与贝壳生物矿化学和环境免疫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同时,作为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他,为社会服务、与企业合作也更加紧密了。通过技术咨询、学术交流等方式参与饲料企业的生产活动,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带动了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等一系列生产及商业活动,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是难以估计。

付出总有回报。麦康森不仅获得了“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大杰出中青年科技专家”等荣誉称号,而且入选了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1年被遴选为国家863计划海洋生物主题专家组专家,2002年被遴选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他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学术大会,被国际鲍鱼学会授予青年科学家奖。目前兼任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及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并且被遴选为国际鲍鱼学会理事、第五届国际鲍鱼学术研讨会(2003)的组委会主席。还兼任《Aquaculture Research》和《水生生物学报》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的编委;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导等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