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破除创新的障碍

2004-1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文斌 我有话说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

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把支持和鼓励创新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全党全民的共同意志。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切科技活动的最高宗旨和最终目的。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在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顽强努力的关键时刻,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伟大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创造的文明成果曾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在宋、元、明时期,我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占有58%的比例,只是到了明朝末年后,意大利和英国才逐渐取代了中国的地位,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遗憾的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中国并未能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科学传统和促进科技进步的合理机制,这正是我国科学技术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整体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涌现出一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但从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来考察,与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步伐相比较,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还不能令人乐观。我们缺少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和大发明家;我们也少有突破性的理论建树和重大原创性成果。在物理、化学、天文、地学、医学、生物学等传统学科和当代前沿技术领域,我们还基本上处于跟踪者甚至旁观者的地位,由我们来引导研究潮流的项目甚为少见。要成为一个科技大国或强国,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出现这样的情况,除历史的积淀外,也与当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创新的障碍直接相关。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墨守成规、屈从权威、怕担责任、不敢冒尖等思维观念和思想方法是扼杀创造愿望与热情的无形杀手。在一些人看来,现有的知识和权威的结论就是“圣经”,就是金科玉律,是不容怀疑的。囿于这样的认识,哪里还能有什么创新可谈呢?其次是科技管理方面的障碍。有些管理者只把目光集中在热门或短期内见成果的课题上,而对那些创意新、难得到现有理论支持的研究项目则不敢沾边,甚至力加排斥。他们宁可在一些热门领域多铺摊子,低水平重复,耗费大量钱财,也不愿意在那些探索性强、意义重大的研究项目上下一点功夫,花一点投资。三是科技评价决策机制的障碍。现有的评价决策是一种常规程序的工作机制,侧重于规避风险,对常规课题的评审也许有用,但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却如削足适履,违背了科学发展的规律。试想当初,如果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要找同行作出评议,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同行,恐怕也很难支持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鼓励程度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给予了包括科技创新在内的一切创造活动以足够的重视。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充分尊重各行业人们的创造性劳动,坚决扫除一切不利于创造活动的思想性和体制性障碍: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强化国家层次的科技职能,发动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竞争,实现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来源的多元化;要建立科技创新的评价、决策、推进机制,营造严谨而富有活力的科学运作新模式;要有风险保护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为支持、举荐重大科技创新作出贡献的管理者、举贤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贻误重大科学机遇、压制重大科技创新的责任人追究其渎职行为……只要我们有了政策、措施上的充分保证,一个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涌现创造成果的新局面定会到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