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的和平精神

2004-1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文斌 我有话说

今年11月7日至14日,以“科学、和平、合作、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在我国举行。这已经是我国第十六次举办这一活动了,说明我国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对科学的渴望和对和平的追求。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是根据1988年第四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开展的,其目的是宣传科技进步对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人类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体现科学的和平精神。这一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提倡科学,维护和平,更代表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科学的本质是造福于全人类。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现代科学文明的恩惠,我们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无不浸透着科学的成果。科学的进步就是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的进步。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到今天的信息时代,其根本的推动力正是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的本质也是和平的。科学家对科学的追求,就是要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加符合物质世界的规律,以便更好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然而,事情也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科学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人类带来福祉,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祸。诺贝尔发明的炸药被人们制成了炸弹,成了对和平的威胁。为了消弭这一“成就”,他设立了诺贝尔奖,以促进科学的和平发展。爱因斯坦提出的E=mc2公式为原子能的释放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防止战争狂人希特勒利用这一成果来制造杀人武器,他曾建议美国抢先研制原子弹。可当他得知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导致了千千万万的和平居民遭屠杀的惨剧时,他不禁深深悔恨和悲伤,感到科学的本质被亵渎,科学家的良心受到了伤害。

当前,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但世界仍不太平,单边主义倾向有新的发展,局部冲突不断发生,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给各国人民带来了严重挑战。发展科学,维护和平,任重而道远。与此同时,我国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历史使命,营造一个和平建设、和平协商的环境,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发展、维护和平方面的巨大作用,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争取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与周边环境,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保卫和平,造福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