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丰富多彩的国际都市伦敦

2004-1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 我有话说

幽静的伦敦街道

记者初到伦敦赴任,对这座城市了解虽不敢言深,然其鲜

明个性给人印象深刻。

最深的印象就是伦敦古色古香,是思古怀幽的好地方。伦敦市区面积很大,居民数百万,但除了金融城外,现代高楼大厦并不多见。徜徉大街小巷,闹市僻区,所见多是高不过七八层的百年以上的老建筑,或哥特式,或维多利亚式,精雕细作,彼此衬托,情调浓郁,整个城市就好似一个建筑博物馆。70%的英国人都居住在城市郊区,伦敦人也不例外,市中心基本上成为城市的功能区域,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居住、城市扩展和城市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成千上万辆黑色老爷车出租和红色双层公共汽车一天到晚在伦敦的大街小巷穿梭,开老爷车的司机大多是年近六旬甚至更老的“的爷”,而双层大巴自上世纪50年代初上路后就一直不改本色,使伦敦的古色有了一股流动神韵。伦敦市政府明年要用新型公共汽车取代双层大巴,市民摇头微词者竟不少。看看走在路上的男士,虽然服饰不古,然而气宇举止之间仍活脱脱一副英国绅士派头,足见积习浸淫,在物也在人。

伦敦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于百年之前,这里曾经发挥着世界政治、经济和金融中心的作用。因为要保护旧城风貌,拥挤又成为伦敦、特别是其市中心给人的一大视觉冲击。为何感到拥挤?一是因为这里建筑鳞次栉比,并不宽阔的街道密如蛛网,三弯六岔;二是人流如织,车辆川流不息,堵车也成每日一景。伦敦建有世界上最早的地铁系统,四通八达,市政府鼓励市民乘公交工具,私家车进入市中心不仅要交入城费,而且停车既难又贵。不管是金融城的白领,还是商店售货员,乘坐公交车的人相当多。

漫画作品《去乘地铁》体现了伦敦人对地铁的热爱

给人深刻印象的是,寸土寸金的伦敦并没有忘记绿化环境,给市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及稍外一点的丽晶公园都可算得上绿化大手笔,面积之大,绝非仅是城市的点缀。小型绿地星罗棋布,沿街参天大树绿荫婆娑,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在门前房后铺草种花。伦敦在古色之外又多了几分可人的绿色。

伦敦是国际大都市,初来者感觉到这一点的并不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国际性机构组织、跨国公司和外国游客。走在伦敦街道上,随处可见为生计忙碌的各种肤色的外国移民,恍惚之间真不知道是置身于伦敦还是亚非拉哪个城市。据2001年的人口统计,在伦敦710万人口中,只有430万是传统的英国白人,其他人分别来自欧洲大陆、澳大利亚、亚洲、非洲和阿拉伯地区。一些地区和国家的移民有自己聚居的社区,有专售其民族特色物品的店铺。哪怕是中国的锅碗瓢盆,在唐人街和华侨店都能买得到。英国目前面临每年接近25万名移民抵达的情况,这是历年来数目最大的。多数移民选择定居在伦敦及其附近地区,因而伦敦地产价格涨个不停,结果当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伦敦是富于多样性的城市。不论思想、文化、艺术还是饮食,天南海北的各种爱好者都可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街头小摊和世界顶级品牌店让穷人富翁各适其所,众多学术机构任学究们皓首穷经,政客们则忙于唇枪舌战,共产主义者可以在这里凭吊和追寻马克思,资本大亨们每天在伦敦金融股票期货市场上呼风唤雨,去教堂的人不少,苏霍区灯红酒绿下也不乏人影。

伦敦不仅是社会差别明显的城市,更是居之不易的城市,其物价高居欧洲榜首,尤其是目前英镑坚挺到兑换美元逼向一比二,生活在伦敦需要处处精打细算。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