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巴勒斯坦民族之魂阿拉法特

2004-11-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在为巴勒斯坦事业奋战几十年后,巴勒斯坦传奇人物亚西尔・阿拉法特11日凌晨在巴黎病逝。黑白相间的方格头巾、墨绿色的军装、代表胜利的“V”手势、常常洋溢在脸上的微笑……,属于巴勒斯坦这位75岁老人的特殊标志也永远留给了世界。

奋战的一生

1929年8月4日,阿拉法特出生在耶路撒冷一个逊尼派穆斯林家庭。1948年,19岁的阿拉法特随父兄投身抗击以色列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大学毕业后,阿拉法特于1957年化名“阿布・阿玛尔”开始筹建秘密小组,这个小组就是后来著名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的前身。

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游击队于1965年打响反对以色列占领的第一枪。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法特参与指挥约旦、巴勒斯坦武装对以作战。1968年,他公开了真名,并以“法塔赫”发言人身份正式露面。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整个巴勒斯坦领土,游击队被迫撤到阿拉伯邻国,继续开展武装斗争,阿拉法特也开始流亡海外。自1969年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后,阿拉法特一直领导被占领土内外的巴勒斯坦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反以斗争,从1971年起他还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

20世纪90年代,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与以色列进行了艰难的谈判并取得成果。1993年9月,显得有些衰老的阿拉法特紧握着以总理拉宾的手,他们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从而拉开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帷幕。1994年,阿拉法特、拉宾和以外长佩雷斯一起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7月,结束27年流亡生活的阿拉法特在返回加沙时说 “我非常高兴,我心里充满对重新看到故乡的渴望。”

传奇的“不死鸟”

被以色列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阿拉法特一生经历了50多次暗杀与袭击,但这位传奇人物每次都能奇迹般地躲过,因此而被称为“不死鸟”。

1969年,在约旦的游击队营地内,阿拉法特对刚寄到他办公室的一个邮包产生怀疑。邮包刚被卫兵拿出门就炸得粉碎。1971年,阿拉法特的专车在叙以边境附近遭伏击,司机中弹身亡,但阿拉法特安然无恙。两年后,一架利比亚客机被以军击落,机上100多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遇难,而原计划搭乘这一航班的阿拉法特因临时决定改乘其他航班而逃过一劫。

1982年,以军入侵黎巴嫩,包围设在贝鲁特西区的巴解总部,把阿拉法特等人困在其中,狂轰滥炸两个半月,但阿拉法特毫发未损。据说一名以军狙击手已瞄准了他,但在扣动扳机前鬼使神差地犹豫了一下。就这么一秒钟,他永远失去了击中阿拉法特的机会。1985年10月1日,以空军突袭突尼斯城南郊的巴解总部,把巴解总部夷为平地,伤亡数十人。阿拉法特因迟到15分钟而躲过劫难。

1992年4月,阿拉法特乘阿尔及利亚民航客机飞往利比亚。飞机在飞行途中遭遇一场特大沙暴,与地面联络中断,阿拉法特居然在机身断成三截的情况下再次死里逃生。

被囚的老人

不断死里逃生的阿拉法特却在暮年被软禁。2001年12月3日,以军入侵拉姆安拉,将阿拉法特“围困”在官邸中。以内阁随后决定禁止阿拉法特离开拉姆安拉,他从此失去行动自由。2002年3月底,以政府宣布将阿拉法特视为“敌人”。此后,以色列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多次围困阿拉法特官邸,并采取断水、断电及摧毁官邸内建筑物的极端手段,对他施压。

3年多来,除短暂访问过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阿拉法特寸步不离拉姆安拉官邸。在狭小的活动空间里,他的生活起居却井然有序。除了每天骑一会儿自行车锻炼外,自我排遣的方式之一便是在少有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解开绿色军装上衣的扣子,晒晒太阳。

今年8月4日,阿拉法特在拉姆安拉官邸中平静地度过最后一个生日。在这座到处堆满沙包、遍布弹痕、半是废墟的官邸中,没有任何庆祝活动,阿拉法特只收到一些巴官员送来的鲜花。

一生致力于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阿拉法特,面对以色列的威胁,曾多次明确表示 “没有人可以把我赶走。”10月29日,在离开拉姆安拉前往巴黎贝尔西军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时,阿拉法特还说 “如果情况允许,我会回来。”

人物素描 赵和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