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央集权与地方自主发展

2004-1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任明 我有话说
非均衡性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地方发展路径选择上,要么是加强中央政府权威,安排和管理一切;要么是赋予地方政府相对的自主权,自主组织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非均衡格局中的地方自主性》一书中,作者将海南经济特区作为表述对象,研究单一制国家条件下的地方发展路径。

海南虽然在发展中有着

地理及区位优势,但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发展迟缓。1988年开始成为独立建制省,并同时被划定为经济特区。政治地位上的升级及权限上的相对独立,以及特区优惠政策的赋予,使海南具有了新的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海南省开始了真正自主性的地方制度创新,建立起“小政府、大社会”的地方管理模式;培育非政府组织及中介机构,建立省总商会;深化农村和城市各项改革;及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充分展现出经济特区的地方自主性的作用。

制度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表现,该书抓住了这一核心问题。而以制度创新、权益博弈、路径选择为基本内容的地方自主性发挥,必将带来海南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市场及企业、地方政府治理权限内部各种关系的变化。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上,由于行政建制的提升,海南省政府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在自主权更大的范围内享受国家对于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享有更大的地方授权立法权限等,这使海南省的地方角色更加明显。作为地方政府自主性最明显的表现,在经济方面,即特区政府与市场及企业的关系上,转变政府职能,放权于企业,培育市场,赋予企业和市场资源重组的功能,是这一关系改变的具体表现。地方政府治理权限变化上,开始了地方自主性的改革:自主完成辖区内的生产布局;对市、县放权,充分发挥特区政府内部地方自主性,鼓励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进行制度创新。这些改革带来了地方超常规发展,但也同时产生了泡沫经济,出现了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现象。

海南省特区政府自主开始以体制转型、法制建设为基础的质量型发展建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洋浦开发为典型的有限创造模式,确立了地方发展的路径及权限,促进了国家惯例的采用,为维护中央政府权威和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办法;二是以寰岛开始为表征的授权创造模式,体现了发展型政府引导企业走向市场的作用,重塑了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三是以博鳌开发为代表的自发创造模式,它促成了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及合作层次,改变了传统的劳动与利益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扩展了资源开发和利用空间,使经济增长模式由权力主导型向资本增长型转变,再向知识型增长模式转变。

作者还认真分析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地方自主发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弄虚作假、重复建设等行为的表现和危害。这些,对今天进一步实施开放改革,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非均衡格局中的地方自主性》沈德理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