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古代治国要论》序

2004-1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纪宝成 我有话说

《中国古代治国要论》纪宝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对于现代的国家和国民来说,知识的来源原

本有三个方面:一是纵向借鉴,从历史中学;二是横向借鉴,从他国学;三是自己摸索,从实践中学。这三个支点,缺一不可。但长期以来,我们实行“拿来主义”、“摸着石头过河”似乎多些,却很少青睐我们祖先留下的思想宝库和治世经验。可不可能在我们拄着借来的拐杖、摸着石头过河时,蓦然回首,却发现千百年前的古桥就在不远处立着呢?

汤因比曾说,“对于任何一个将成为历史学家的人来说,尤其是对出生于这些时代的人来说,古典教育是一种无价的恩惠”。在我看来,这样的意义不仅仅限于历史学家,它适用于当代社会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公务员。以史为鉴,“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嘉善矜恶,取是舍非”,从来都是一种人文精神,也从来是经世济用之正途要术。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从来都是高水平领导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我在教育领域工作多年,对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的欠缺有着深刻的体会。源自20世纪初的反传统思潮带给了我们面向西方的视野和革新的勇气,也成为历史虚无主义和“左”的流毒的根源之一。反映在我们的教育中,就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古典教育的缺失。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看到自己的学生在欣赏西方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却不具备欣赏唐诗宋词的能力,心里不能不涌起一种痛楚;看到自己的青年在解决理论方法和问题时总是习惯于探询西方世界,却很少光顾自己的民族文化宝库时,心里不能不涌起一种遗憾。当这种痛楚和遗憾所面对的对象是一个民族的几代青年时,这是何等巨大的损失!

其实,历史是无法割裂的,只是肯不肯自觉地去认识罢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尊重历史才是尊重现实,懂得如何自觉探询历史的民族才会真正懂得如何理性地探索未来。只有在善于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还善于向我们的古人、前人学习,我们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引领时代。

到了该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以我们补科学教育一样的志气和热情。所以,自2001年我国正式实施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教育以来,我作为全国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就一直想要从MPA教育领域入手,编一本专业领域内的历史教科书,让故纸堆中的历史鲜活起来,展现我们传统文化精粹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力和功用,在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教育中加入“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理念,让我们的MPA学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可能精要地了解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的经验和实践,从中获得色彩纷呈的治国理念、政治智慧和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广泛启迪,加强他们在专业历史知识方面的修养,或者至少是提供这么一种概念,让他们能更自觉更自如地学习和运用祖先的智慧。

在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中,“治国安邦”之学应该是地位最为尊崇的学术,也是内容最为丰富的学问。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治国理念、纷繁凝重的治国实践实在是一座宝藏。而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宝藏很少有过像样的开发利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典籍浩如烟海,却鲜有现代人编写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制度和实践的专门书籍,当然这方面的知识也就难以系统地出现在大学的讲坛上。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两年多前,我和我的同仁们开始了这方面工作的探索,直到今天本书的出版。

工作开始后,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编写实践的不容易,特别是面对着这样一座璀璨的宝藏,挖掘和取舍都是很大的挑战,而如何选择最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的历史资料更是挑战,这需要我们的作者不仅要有历史的,还要有现代的眼光;不仅要有历史知识的积淀,还要有公共管理知识的涵养;不仅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更要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所以,这本书的出版,只能说是我们尝试着迈出的第一步,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继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