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研允许失败

2004-1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文斌 我有话说

自然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要认识这个无限的物质世界的规律,其复杂和艰辛的程度难以言表。科研人员就是为探索自然规律而奋战在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之间的勇士。科研路上,可谓山峦迭嶂、峰回路转、迷雾重重,要取得任何一点突破,都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

科研不同于生产劳动。在生产中,付出的

劳动与所获的成果总是成正比的,其效益和收获全在预料和期待之中;而科研,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劳动量与收获量往往不一定成比例,其预期结果也难确定,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同时存在。

科研也不同于经济建设。在建设中,投入和产出应在掌握之中,如果投入得不到相应的产出,就意味着失败――一种彻底的失败,就说明决策失误,对相关责任人的渎职行为还要追究责任;科研也可能失败,但却不是经济意义上的失败,而是在艰难探索中的迷茫与困惑,其本身就是科研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说,科研的失败往往也是一项“成果”,因为失败中孕育着成功,失败证明某种可能性并不存在或某种研究途径的错误,失败可以提示后来者此路不通,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败棋有胜着”。

因此,科研允许失败,也允许科研人员犯错误。在科研的道路上,没有一位科学家总是一帆风顺、一往无前,跌跌撞撞、磕磕碰碰才是他们的正常生活。突破了,成功了,大家欢天喜地,授奖戴花,是完全应当的;碰壁了,失败了,却不应当是相反的结果,而应该得到安慰和鼓励。包容失败,帮助科研人员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前进,是一切科技管理者应有的态度和应尽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有的社会氛围。那种“成者英雄败者寇”的思想观念严重违反了科研规律,必须彻底摒弃。

科研是一种探索性、创造性劳动,未看准目标或走偏方向的事常常可能发生,它就像打仗一样,常胜将军是没有的。因此,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一种鼓励自由创新、宽容探索中所犯错误的伦理和氛围,是科技人员成长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的必然选择。

作为科技工作者应当明白自己的责任和处境:投身于科研,就是投身于一项风险性很强的工作,就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决心,就要有永不退缩和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在科研中,除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外,还要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那些批评性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尽量使自己少走弯路。如果努力了,即使失败,你也可以无愧无悔地说:我做了一个科研人员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所说的允许科技人员犯错误,指的是由于认识和方法的失误或客观条件不成熟而造成的错误,而不是指那种从个人的私利出发而弄虚作假、编造数据、剽窃成果等科研中的不端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已不属于科研的范畴,而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科研工作中的反映。对于这些行为,理应给予批评教育甚至处罚。

当前,我国的科技政策已明显表现了包容失败、谅解错误的人文主义精神,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社会氛围。一种社会观念和社会伦理的形成,往往需要政策的引导、理论的阐述、法律的保证、舆论的宣传、实例的验证,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最后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进步得更快一些,愿科研工作在符合科研规律的轨道上更好地前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