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造比较优势 发展文化产业

2004-11-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冯子标 我有话说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支撑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需要愿望和支付能力。在需要愿望方面,经过农业与工业文明,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需求已得到较高的满足,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们对精神财富的需求相应上升。据统计,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大大增加,20世纪90年代,电力机械使人们的休闲时间增加到4

1%;在21世纪,新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休闲时间有望增加到50%。休闲时间的增加,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文化产业主要生产的是精神财富,相应地它所满足的主要是人们的精神需要,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需要支撑。从支付能力看,21世纪,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完成工业化革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在“后工业化”时代,人们的收入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支付能力大大提高,恩格尔系数大大降低,精神文化消费支出比重大大提高。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愿望和支付能力为文化产业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需求保障。

从21世纪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看,在“后工业化”时代,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上升,经济发展越来越与文化融合在一起,物质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借助文化手段和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经济的文化属性越来越明显,出现了显著的“经济文化化”趋势。另一方面,文化经历相对封闭的传播与发展阶段之后,需要拓展到大众群体,实现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需要借助经济手段进行传播与发展,出现了强烈的“文化经济化”趋势。“经济文化化”与“文化经济化”一起,在21世纪将掀起一场文化经济一体化浪潮。文化产业正是这一浪潮最直接的产物和主导力量。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看,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劳动力和成熟的产业运作经验。在资本方面,工业革命已经积累了大量剩余资本,急需寻找新的投资热点,作为时代产物的文化产业无疑成为资本争相进入的领域。在劳动力方面,资本积累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制造了大量的相对剩余劳动力,劳动力的相对成本持续下降。而文化产业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产业,劳动力成本下降不仅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利润率,显著增强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持。同时,工业革命为文化产业积累了大量精英人才,从而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人才积累。从产业运作经验看,工业革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市场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只要将其与文化的特点相结合,将会大大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证实了上述判断。在西方许多国家,以文化产业为核心(或主体)的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已超过第一、第二产业而居于首位,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12%,英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10%,意大利则高达25%。1995年日本娱乐业经营收入已经超过日本汽车工业产值。2000年,美国电影、电视和音像出版等出口总收入已达700亿美元,成为出口创汇仅次于航天的第二大产业。

我国要抓住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主导产业为我们带来的契机,占据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就必须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体系还没有形成之前,或正在形成之际,一方面率先确立文化产业为我国的主导产业,从政策上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挖掘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以比较优势抢占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的制高点,获得国际文化产业运作规则的制定权。前者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已明确,要在21世纪初的20年内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本地的主导产业。问题的关键在后者,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如何打造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形成基于比较优势的竞争优势?

许多学者认为,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单纯从文化资源的比较看,这一点是站得住脚的,我们不仅拥有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更拥有绝对优势。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重心并不在于资源的比较,而在于依托资源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我国虽然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我们缺乏的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能力,即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本。我国工业化进程还处于中期阶段,这就决定了我们培育文化产业人力资本的成本极其高昂。人力资本的高成本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我国丰富文化资源带来的比较优势。还有,如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文化资源比较优势,还有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从而丧失文化产业为我国带来的占据国际分工体系有利地位的契机。

但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使文化资源优势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抢占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的有利地位,重新根据国际市场发展趋势打造我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并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第一,应该尽快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发展规划之中,并明确文化产业作为我国21世纪主导产业的地位。第二,文化产业应该确立外向型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的兴起为我国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又一次契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国内市场,更要着眼于国际市场,因为我国工业化中期的现实决定了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毕竟是有限的,而国外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外向型的发展战略有助于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占领国际市场,获得国际文化产业的先发优势,占据国际分工体系的有利位置,从而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降低要素供给成本,尽快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比较优势的转变。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降低产业发展的主导要素是培育产业的有效途径。文化产业的主导生产要素无疑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因此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第四,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提高我国民族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奠定基础。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外文化交流力度,举办了中法文化年、中韩文化年等大型文化活动,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力度,创新交流形式,提高交流效率。第五,政府要进一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从目前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在融资政策、土地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作者为山西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