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吉永成:把镜头对准普通百姓

2004-11-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

11月24日,吉永成(右)到清原满族自治县草市镇粘泥岭村采访,这是他和农民交谈。
本报记者苗家生 摄
 

初冬时节,清原满族自治县草

市镇粘泥岭村来了几位记者,他们手中拎着摄像机,肩上扛着三角架,兴冲冲地走进农民罗金良家中。这是辽宁电视台新闻中心采访部主任吉永成带领的一个采访组,来辽东山区农村采访。院里的玉米棒堆积如山,乡亲们在炕头上喜气洋洋地唠家常,这些场景被一一摄入镜头,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图”。

沟沟岔岔留下他的足迹

清原满族自治县是偏远的山区县,吉永成多次来这里采访,从县里的领导到乡村的干部和农民,对他都很熟悉,县委书记上官惠廷这样评价吉永成:“清原的许多沟沟岔岔,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了解的情况不比我们县里的干部少,他搞的报道对我们的工作有推动,有帮助,我们敬重他,愿与他交朋友。”县广播电视局的干部向我们介绍了一件往事:1994年8月,清原遭受了水灾,吉永成和同事来土口子乡报道农民生产自救。洪水冲毁了通往村里的道路,汽车进不了村,他们雇了一辆用手扶拖拉机改装的运输车,一路颠簸,辗转来到马鹿村。到了目的地,顾不上休息,立即扛起摄像机到农民家中采访。同事们说,哪里危险,哪里艰苦,哪里就有吉永成的身影。在辽宁电视台,他被同事称为下基层次数最多、发稿量最多、节假日坚守岗位次数最多的记者。在农村组工作的那些年,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农村采访,足迹遍及辽宁省的44个农业县。担任采访部主任后,只要有机会,他就要和同事们一起下乡。他常说,我们记者要转变作风,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挖新闻、抢新闻,提高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1999年至2001年,辽宁西部地区连续三年遭受严重旱灾,为了报道受灾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过好春节,吉永成连续三年在除夕深入灾区,和灾区群众一起过大年。2000年除夕,他到灾情较重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采访,他没有通知当地政府,直接来到灾区群众家中,自己掏钱买了白面、猪肉、水果等年货送给灾区群众。农民们看到省里来的记者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到灾区采访,很受感动,积极配合,吉永成成功采制了《灾区群众欢天喜地过大年》的电视新闻。当迎春鞭炮在村里响起的时候,吉永成接到三岁的儿子从沈阳打来的电话,此刻,他的眼睛湿润了。

农民把他当成最可信赖的朋友

2001年“五一”,辽宁电视台门前来了几位清原满族自治县夏家堡镇的农民,要找吉永成。他们告诉警卫,给吉记者捎来点蘑菇,想见见他。夏家堡镇是清原有名的蘑菇产地,许多农民靠种植香菇脱贫致富,这几位农民也想搞香菇生产,但是建大棚缺少资金,向银行贷款又无人担保,一筹莫展。吉永成在采访中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向镇党委和镇政府反映。镇领导对这件事高度重视,带头为贫困户贷款担保,镇机关许多机关干部和学校教师也纷纷效仿,很快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吉永成还以此事为素材,采制了电视新闻《干部担保,农民致富》。此次农民们长途跋涉来省城送香菇,就是代表乡亲们来答谢他的。

作为一名记者,吉永成不仅用手中的摄像机反映扶贫帮困工作,还直接参与其中,为贫困户排忧解难,他在采访中多次慷慨解囊,为被采访的贫困户捐款。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以来,吉永成分别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庄河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等地农村为贫困户捐款达3000多元。赵倩是大洼县农村的一名初中生,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无钱医治,被迫辍学。当地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号召社会各方面为救治赵倩捐款。吉永成对这件事及时进行了报道,使更多的人加入救助赵倩的行列,他自己在采访时也捐了200元。过了一段时间,吉永成接到赵倩写来的一封信,信中说:吉叔叔,我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成功地做了手术,已经康复出院了,很快就要重返校园。你上次来采访给我的200元钱,我买了一辆自行车,这样我可以在上学路上节省时间用来学习。在吉永成采访过的农村,乡村干部和农民都把他当成最可信赖的朋友。

今年记者节,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吉永成辽宁省新闻标兵荣誉称号。面对荣誉,吉永成以他的座右铭自勉 不居功自傲,且虚心学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