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职业教育现状堪忧

2004-1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黄仲廉 我有话说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地大而东西发展不均、物博却资源开发失衡、人众而文化素质有异。面对WTO的机遇和挑战,在21世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经济竞争中,我国综合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起步也较晚,这就根本上决定了解决与时俱进稳速发展“瓶颈”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于我国而讲,更实际的

是“发展职教”,这无疑是更切合国情、多方有利的明策。

从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以来,近几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着实观念大改变,抓住了这个关键,国家也为此确从程序和实质方面对“大力发展职教事业”进行了一定的立法和规范,按理说这本来是符合客观规律和能促进职教事业发展的。然而从目前的行业状况看,不仅是事与愿违,而且还比较糟!现状堪忧:

―――“普高”续热、“职教”遇冷:虽然我国的人均大学生比例在国际上仍然偏低,但这个问题不能盲目地上,大学基础课设施及课改教还比较滞后,“过渡市场”需求与大学生实际水平尚有差异,切不宜一味搞“高学历”、“唯文凭”的提升机制,从而形成在转形变制里的市场条件下“大学资源”的浪费。而“步后尘”的“高中热”一浪高过一浪,民众把初中毕业能否考上高中当成孩子惟一成不成器的标准,随之把无奈状况下读中职视为勉强之举,不少人宁弃之而继复读,“考高”趋势日臻而上,造成“回溯”状态(据调查,本地初中毕业生想升高中的比例竟占90%!),其实这在国外(比如西欧、美国、日本、韩国等)被视为是极不正常的。

―――“职技”不分、鱼目混珠:仿佛也是一种“传统习惯”,我国搞什么都先是一涌而上、后成“军阀割据”,其实“从众”本来就是一种落后!教育部门搞“中职”、“高职”,劳动部门也搞“技校”、“挂靠”,其他部门和个人也搞“培训”;雨后春笋、名目繁多、遍地是学校,人人是校长;招生简章五彩缤纷、宣传五花八门、手段百花齐放、专业丰富多彩;更有甚者,把招生当生意做、把学生当商品卖,人人为“外水利益”、层层是“关系渠道”,由此产生请吃陪玩、回扣连锁,各有花招千奇百怪、各有“窝子”水泼不进,仅据本地情况,这种现象极其普遍,几乎占到99%!这样搞的结果是:招生的垄断地盘,管理的束手无束,正统的学校学生寥寥无几,而“短训”、“职介”、“串串”则爆满;下方校、师与招生校、员滋生腐败;想读者100%怕上当受骗而曰之“四处都是歪泞交”宁不读,催生“打工族”和“童工”;而这种低素质人群又挤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本地情况显示,“正规军”屡败于“游击队”,图“实惠”的人偏去了那些打着学校牌子的短训机构,造成“快去快回”(社会信仰危机极其顽固和严重),职校生逐年愈降、恶性循环!

―――行政不力、关卡重重:即使是教育部门内部也是花样百出、一言难尽―――有的假公济私、垄断招生,有的“保公”“保重”、对于民办、弱小校另眼冷歧;不是观念保守、政策差异,就是图大舍小、以“规模”砍“规范”,不是上下沟通、里外应合,就是层层封锁、环环阻挠;更甚者比如今年本地中职“统招”,不但不让有的校指导宣传填志愿,反而在严肃的录取过程中竟“集体决定”和“主观倾向”地用分数代替志愿、还瓜分弱小校的录取生欲行“扼杀”!完全是在“纵外狂而行内耗”―――招生市场一遍混战,职教事业七零八落!

以上实况,恐怕全国都比较普遍?似这般,不得不令所有正直善良的人忧虑!我认为诸上表现有以下几点原因―――

―――体制落后、观念保守 高中纵然是升大学的一个老途径,但现在早已不是惟一的途径。千军万马去挤这个“独木桥”,这不能不说明我国仍以传统的“高分低能”、“死记硬背”式传统的应试教育为机制的,有的高中“扩招”(早与今年“三限”政策违背),一分竟多收一百元!我国封建社会的“状元”观念还根深蒂固,不少学生因家长加压、老师逼迫、又考不上大学,不堪心理重荷而轻生,而这边放着的宽广路子(如中职等)却不去走!教育部门也非全是专家管理,不为官图利就“不在状态”,谁多管这些“闲事”!破坏了招生的选择性和发展性。

―――“学非混淆”、“长短一体”: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教育部门的学历制“中职”与劳动部门的非学历制“中技”同期招生;而且各自为阵、互相为战、你争我夺、难以区分;重金收买“线人”如传销般操作,校长班主任最得实利;你褒我贬似奸商样争夺,以至形成“山头”和“专业的兼招组织”,破坏了招生的严肃性和信誉度。

―――以政为阵、“官商”哲学:管教育行政的把政策作为幌子专门对付、收拾“无利学校”,把权力做为工具上下串通一气唯利是图;有的虽非如此,也至少是“外行”或“官官相护”或两种眼光;保公办而舍民办、顾大校而弃小校(观念不过关),对市区县校的层层封锁环环障碍行政无力,或形成“行政内堡垒”违规不公“暗箱”操作,破坏了招生的同一性和规范性。

针对以上存弊,兹提出以下看法:首先抑普高扬职教:可否由专家商提一些举措经“人大”讨论提案后由政府颁布出台政策,如《十二年一贯制教育法》等,取消或淡化高中考录过程,使读高中如读初中一样寻常(大学考试统一分数即可);不搞“分流”而试行搞《中职教育过渡条例》,初中毕业后统考测试,对报读职校的初中毕业生实行一些优奖政策、过渡教育(免费)学习一年;再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及《职教法》进一步完善落实具体的、实质性的保护和扶持政策;另还可实行取消高中“扩招”、“限招几年”及“允许民办校、职校办职高”和“普、职一体化”等措施;同时加大对“职教”的公众、政策性宣传力度等。

其次,政策明规、教劳两分:即政府出台政策,明确规定和细化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的各自职能、权辖、体(机)制、性质和招生、学籍、分配的层次、档次、类别;规范(区别)各自的名称、教学内容及证书体系;规定其招生的时间、范围、区域、对象等,切实避免交叉混淆。

最后,教育清政、招生统筹:必须下功夫据政策采取措施用大力对现行教育行风问题进行整治,对这方面的腐败行为予以“行政规戒”、惩罚,决不手软;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几结合的“教育督察公明行政机制体系”,对行管、教学、招生和上下各环节实施过程性的“线性测评”、“定期巡检”、“定量分析”和“透明行政公开制”(如教育新闻发言人、咨询会、听证会等);同时由教育部门统一建立每年(暂行几年“计划模式”以求规范过渡)各校的自主计划、宣传、招生人员、方法和范围、层次、专业、报考、录取、学籍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公开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三公”政策及“适情补调”政策,以确保初中毕业生不流失和职校招生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