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享受基础研究的乐趣

2004-1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旁人眼里枯燥乏味的数学模型,他们品之如甘饴;许多研究者视为畏途的象牙塔,他们安坐如乐园。

在一所没有名气的大学里,在几间条件并不算好的研究室里,他们10余年如一日,共同打造了一个令国内外学术界注目的研究群体。

象牙塔尖的视野

43岁的杨新民教授,已算得上群体中的“

长者”。

他是副校长、运筹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已连续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除了国内的众多荣誉和头衔,杨新民还同时被聘为美国《数学评论》、德国《数学文摘》评论员,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其他数学权威期刊的编委或客座主编。

“你问我们这些人为什么会选择数学?”杨新民有点惊讶地反问,“研究就是兴趣,‘自由地探索’最容易出成果。”

“基础研究,不能搞‘拿来主义’,基础研究需要的是原创性。”杨新民解释说,选择数学的原因有三 一是学校有一定的数学传统,二是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三是数学系的各届班子都注重规划,而且确定了一个没有被其他研究群体重视、在数学中又算新兴学科的“运筹与控制”。

“我们要设法站在象牙塔的塔尖,这样的研究往往最容易和国际接轨,出来的都是世界最好的成果,更容易进行国际交流。”

项目申请有保障

潜心做研究,社会交往自然会相应减少。但无论校内还是校外的研究项目,竞争都是越来越激烈。这样,学校许多研究人员总是得不到机会证明自己,有的人即使能够证明自己的水平,仍然得不到项目。

怎么办 “基础研究就是要成为真正的‘象牙塔’。”杨新民说。他们的办法是提前开科研会,事先掌握课题信息。科研人员提出课题申请后,科研处先找同行专家评审,并主动与课题主管部门沟通。针对不同研究者的潜力,主动为他们争取项目。

2003年,一位刚毕业的博士申请课题,由于以往没有突出成果,未获批准。杨新民马上赶到主管部门,介绍这位博士的专业素养。项目批下来后,主管部门对完成情况

十分满意,马上又批了新的课题。

让环境造就成绩

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的黄家祥来重庆师范大学时,学校给的政策是 来了就可以出国做访问学者。条件只有一个 发表文章时注明工作单位是重师大。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校做访问学者的三四年间,黄家祥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学术文章,引起国际数学界的关注。

重师大运筹与控制学科点的10多名科研人员,现在平均有三到四人在境内高校做访问学者。以研究基础凝聚人,以科研项目锻炼人,以勘察成果成就人,以国际交流提升人。访问期间有工资,成果发表有奖励,往返费用还可以报销一部分。事实证明,学校的这种投入是值得的,它打造了一个站在国际学术前沿的研究群体。

这个数学群体中,出现过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数学院士。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作为原创性成果引用数百篇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