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医药现代化必须树立民族自信心

2004-1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上海绿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吕松涛 我有话说
吕松涛简介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管理工程学士、哲学硕士。1991年创办珠海燎原高科技发展公司,1994年创办上海巨人(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创
办上海绿谷(集团)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兼总裁,担任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上海市虹口区第八届党代表、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已经深陷怪圈:用西医的模型要求中医,用西药的标准要求中药,中医院校培养的是二流的西医人才,中医院变成了二流的西医院。这样的现代化无异于缘木求鱼,聚沙成塔。

中医药如何突围,如何再续辉煌?

首先必须树立民族自信心,打掉民族虚无主义。没有民族自信,中医药只能成为西方医学思想的奴隶,永远无法发挥中医药的潜能;没有民族自信,就会导致对中医药评价的失误,导致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无奈;没有民族自信,就缺少自主承当精神,就会陷入西方思维范式的漩涡不能自拔,不断自责责他,用西方医学的软刀子进行自杀式改造。中医药与国际接轨,不是技术与科学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以什么态度去接轨。

无论是科学界、中医药界,还是企业界,目前都需要一批革命家,需要革命家的心态。否则中医药现代化都是空谈。到底中医药是生命科学的主流,还是中医药融入主流?在未来生命科学发展中,中医药的贡献是什么?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目前中医药界太多温良恭俭让,太多奴才心态,缺少偏执狂的革命家。我们要用革命家的心态,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去革西方医学“局部片面、单一靶点”的命,去革奴才心态的命。中医药自身也不应刻舟求剑,固步自封,而应当广泛吸收现代科技的成果,即时开放,与时俱进。

中医药要现代化,核心要实现产业化,这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捷径。中医药目前不强大,不是中医药本身不强大,而是产业不强大。强大了就是标准。唯有产业化才能最大限度彰显中医药的疗效优势,才能有足够的资金再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唯有产业化才能让有偏见的人改变观点,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相信。

在中医药产业化进程中,文化传播超越科技传播。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科学技术本身极少有争论,惟有中西医药,几乎水火不相容。这其实是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文化的歧视。不是中医药被歧视,而是中医药依托的文化被歧视。在这种状况下发展中医药产业局限很大。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要从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高度去认识,去实践。如果中国文化获得普遍认同,则中医药产业就会势如破竹。

中医药产业化必须医药并举。这是“道”也是“术”。中医药既是完整的诊疗体系,又是完整的思想文化体系,医和药密不可分。在中医思想下,病人不能离开医生去吃药;中药永远不能简单的标准化。按西药的标准生产中药,没有了君臣佐使、四气五味、入经归经,这其实不是中药,而是植物药,是中药的西药化。与国际接轨是市场与产业的接轨,不是科学与技术的接轨。不期望西方医学思想接受中医药,更不能用西方医学思想改造中医药。

中医药的标准化本质应该是中医药产业的标准化。在不改变中医药本身的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让中医药服务全世界,成为世界健康主流。走简单模仿西医西药的道路,将使中医药研究逐步失去自身理论基础、脱离特有临床经验体系特点,使中医药科研走向异化。其结果,不仅永远赶不上西医西药,还会阻碍中医药学发展,难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药产业化必须紧紧抓住科研与教育。没有科研就没有制高点。低水平的重复、仿制没有出路。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未来。只有西医的思维范式向中医接轨的时候,中西医才能彻底融合;只有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时候,中医药才能现代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