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经济责任审计:一种制度的力量

2004-1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玉慧 我有话说

某省一个正厅级干部,正准备被提拔省部级领导,在有关部门对其考察时,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声。可是经过经济责任审计却发现他有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结果,不仅没有被提拔,反而因为触犯了刑律被判刑6年。由此案牵出15名涉案人员,7人被捕,8人受到处理。其中涉及正厅级干部2人。

某省审计机关在对一位拟提的

某单位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接到举报反映该同志有个人经济和私设“小金库”问题。经过对其全面细致的审计,不仅没有发现问题,而且还由此“审”出了一个一心为公的好干部。根据审计结果,省委省政府很快将其由副职任命为正职。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保护了干部,而且树立了正气,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这仅仅是无数个经济责任审计中两个小小的案例,但它说明,经济责任审计首先为干部的任免提供了依据,它成为了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关口。

正如有人所说,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经济责任审计实际是把住了“三道关”。

一是任前“选贤关”。对拟提拔干部进行审计,使廉洁勤政、政绩突出的得到肯定受重用,使政绩平庸者受到促进和鞭策,使有问题未过审计关的免职调离,使违法违纪者受到惩处。从这个角度说,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是把关,同时它也起到了用人上的导向作用:凭实绩论英雄,凭能力靠实干求进步。二是任中“警示关”。结合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和年度考核,尤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有重点地进行审计,使有问题的及时处理或诫勉,使没有问题的得到澄清或防范。同时对于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严格管理,认真履行职责也起到了促进和提示作用。三是离任“交接关”。对离任干部进行审计,使离任者清楚,使接任者明白。上一任的问题,对下一任也是警示。防止了离开的一走了之,避免了新官不理旧账。

未经审计的干部不予使用、不予提拔,凡拟任用提拔、调离的必须过审计关,这就是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制度的力量。

有信息显示,从1998年至2003年,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共对202585名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审计后提拔15402名,免职15315名,降职2240名,撤职1044名。1549人受到党政纪处分,3872人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审的是一个人,但这个人是一个单位的一把手,这实际是对他所在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经济行为、行政行为、经济状况、经济效益、效率、效果以及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检查,所以它同时对于促进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对于促使政府行政行为和企业经济行为的公开透明都是极好的促进。

某省对50多个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虚报政绩水份达14亿多元。根据审计结果,当地党委和政府对16个问题严重的部门领导进行了通报批评,对4个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如某省对19名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审计,查出其中13人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金额达近10亿元。根据审计结果,省委省政府依法作出处理,有的被追究刑事责任,有的受到党内或行政警告处分,审计情况在全省有关范围进行通报。审计一个,促进了一片;审计一点,带动了一面;审计部分,警示教育了全体。

一位接受过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厅级领导干部说,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及时发现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过失,使事业不致受更大损失,起到了“校正器”作用;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管理,起到了“推进器”作用;可以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苗头问题,是对干部成长的关心爱护,起到了“警示器”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以审计的方式和手段对领导干部进行的一种监督和检查。但它又不仅仅是审计,它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审计的本身。尽管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还仅仅是开始,但是它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威慑力,它已经在干部管理监督和对政府以及企业领导人的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的约束中开始发挥作用。一种好的制度,只有再建立或形成一种保证制度得到落实的制度机制,通过机制的强制力,才能促使好的制度真正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或许,经济责任审计正是从某个方面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作者系国家审计署办公厅副主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