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04-12-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洪波 我有话说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为基本行为准则,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目的是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从本质上讲是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兼而有之的一种“双赢”的生态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依据自然生态的有机循环原理,一方面通过将不同的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产业生态链,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提高经济发展规模、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并持续利用。循环经济需要产业发展的集群化和生态化。大量企业的集群,使集群内的经济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得以提高,达到效益的极大化。在产业集群区域内,容易形成核心的资源与核心的产业,成为生态产业链中的主导链,以此为基础将其他类别的产业与之连接,组成生态产业网络系统。

循环经济不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为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保证。目前,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生产方式,德国、日本等国家已开始考虑用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既面临着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又存在着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水平低等一些相当严峻的问题。加之我国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资源消耗过大,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万元生产总值的能耗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韩国的4.5倍;钢耗是美国的5.8倍、日本的2.7倍。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我国国情决定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为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确立新的经济发展观。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循环经济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要求经济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总量的提高,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不仅要关心经济的发展,还要关心子孙后代的生存。要改变以资源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减少物质资源消耗和以无形的、边际效益递增的知识资源为主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走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向和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减少经济活动中物质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第二,建立生态产业。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循环经济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要求人在考虑经济建设时不能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生态产业要求合理、充分利用资源,尽量使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达到最小以及实现废弃物多层次综合再生利用。制造业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污染环境的大户,构建减轻环境负荷的企业生产模式,对减轻环境负荷至关重要。要建立以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为中心的制造模式,在考虑经济发展时,不能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要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利用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有益于环境的改善;在制订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时,不仅要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要重视企业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要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第三,树立新的资源观。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资源和环境是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要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一次性使用,形成一个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且对其实现多次重复利用的良性循环系统。在资源利用管理上,由单一的资源利用机制向综合利用机制转变,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通过科技进步,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废物资源化;对能源生产、运输、加工和利用的全过程进行节能管理,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低能耗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限制高能耗小企业的发展。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最主要的是要变自然资源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不断拓宽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要素范围,提高环境资源收费价格,使环境价格正确反映环境成本和资源稀缺程度。

第四,建立绿色管理技术体系。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保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科学管理是搞好循环经济的重要条件。要制订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着手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制订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政府要加强引导,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积极创建生态省、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绿色村镇和绿色社区。要建立绿色环境保护制度和绿色激励约束制度等,加快制订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认证、认可体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环境标志和标准体系,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EDP)试点工作。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