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草原重镇百灵放歌

2004-12-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我有话说

由呼和浩特市北上,越过绵延的大青山,坦荡无垠的达茂草原就展现在人们眼前。这片圣洁的草原,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过不可磨灭的印记。

元朝时,这里是漠南通往漠北、新疆、甘州等地的交通要地,“驴奔马驰,肩担背负,过往商客不绝于道”。清朝时,旅蒙商驼队在此周转经商,百灵庙建成后,这里商贾僧侣云集。上世纪30

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通往蒙古、苏联秘密通道,王若飞等许多革命志士走的就是这个通道。

更值得一提的是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1936年2月21日,百灵庙蒙政会保安队千余名爱国官兵,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共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的领导下,脱离投靠日本的蒙政会,举行武装暴动,打响了蒙古民族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塞外一声惊雷,官兵同举义旗,唤醒民众万千,横刀跃马杀敌。青山红旗风展,日伪胆战心惊,伟绩史册永载,英名万古长垂”。在今天百灵庙的女儿山上,一座高30米的纪念碑再现了蒙古族抗日英雄横刀跃马、奋勇杀敌的英勇气概。如今,这里已成为包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青少年参观、敬挽。

在女儿山上,达茂旗旗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王俊义兴奋地告诉记者 新中国成立后,达茂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许多值得纪念的经典之笔。1964年,“草原英雄小姐妹”战风雪、斗严寒保护集体羊群,谱写了新一代牧民集体主义高尚精神的感人诗篇。2002年,达茂旗在内蒙古率先提出“三个集中”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三个集中”简单地说就是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牧业向水土条件较好的生态农牧业产业带集中,农牧民向城镇集中。

有人评价这个发展战略是改变千百年来草原经济发展和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创新之举,它推动了牧区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施“三个集中”战略3年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时期。3年来,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翻了两番,分别达到30亿元和2.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牧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分别达到9000元和4000元。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农牧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全旗农牧民没有任何税,也没有任何费,全部由财政代缴。而过去由于单纯发展农牧业,农牧业的税占到了旗财政收入的60%。现在财政还拨出25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大病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同时,有6000多户上万名农牧民从生产生活条件差、生态沙化恶化的地方移民到小城镇。

达茂旗旗委书记巴特尔说:“达茂旗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对过去牧区经济发展单纯粗放的恶性循环中反思而来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放眼工业化、城镇化、生态保护而来的。我们发展的最终方向是通过三个集中,工业强旗,通过农牧业产业化,减少农牧民,提高土地和草场的生产率。同时腾出大部分草场进行生态建设,让它不再负担人类生存获取资源的场所。到那时,百灵鸟会更多地欢唱起来。”

站在抗日英雄纪念碑下,我们看到,百灵庙楼房林立,街道宽敞,已成为内蒙古边境县快速崛起的工业新镇。最近,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公布 达茂旗连续2年进入全国西部 共888个县 百强县市行列,其中竞争力动态上升趋势进入10强之内。这个过去国家的重点贫困县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道路上奋勇疾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