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要做军校合格生思想准备不可少

2004-1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宗兆盾 我有话说

有人形容高考是一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战斗”,他们在这场战斗中胜利地跨进了“门槛”更高的军校大门;可是,军校的教室还没熟悉,他们却又选择了退学。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军训第5天,一份退学申请摆到了装甲兵工程学院学员一大队政委的案头。要求退学的新学员名叫赵国伟,原因是:“自己被高招部门调剂到

该院,思想上没准备。”

这已经不是第一份退学报告了。据钟正勇政委介绍,一位辽宁籍学员迈进军校大门,看了看烈日下站岗的哨兵,扭头便要走。撂给前来迎接的队干部一句话:“这不是我想呆的地方,你们放我走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员申请退学?笔者随工作组来到新学员中间。

莫道“雄关”真如铁

以往,“想家关、批评关、苦累关”被称为新生入学入伍最难跨越的三大关口,可是调查得来的情况并非尽然。

●“想家关”不再难迈。在被询问到的学员中,只有很少几名学员感到“非常想家”,多数同学觉得来到军校“和读高中时住校差不多”。

●“苦累关”绝非关键诱因。来自农村的学员小黄申请退学,但他表示自己绝不是受不了苦累才想退学。

●“批评关”成为最难跨越的“坎”。有人形容80年代出生的青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确有不少学员“自我意识”强烈,崇尚个性张扬,突然来到军校这一严肃环境,有时还被“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军训班长批评,心理不适应,让他们打起了“退堂鼓”。

雾里看花怎分明

不少学员提出退学申请,是由于主观放大了对军校的片面认识:看到军训强度正逐渐加大,就认为“上军校就是成天练队列、练体能”;被军训班长批评几句,就觉得“在部队这种环境会长期受压抑”;军训期间不准学员外出,有人就夸大地认为军校“不自由”。

真实的军校到底是什么样?钟政委认为,这是解开思想疙瘩的关键。为此,他们让新学员到教学、科研、训练一线参观体验,提前了解军校的教学运行;组织高年级优秀学员讲述学习经历,激励新学员在军校新的起跑线上奋斗;举办科技展览,用丰硕的科研学术成果展示在军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不少新学员在该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于千兆以太网的计算中心观摩后说,“没想到地方大学同学说的那些‘西洋景’,军校也都有。”还有的学员在参观院史馆、装备技术区后,更加坚定了建功军营的信念。九・一八纪念日前夕,学院还组织新学员前往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入伍宣誓,庄严的军旗下,铿锵的誓言声中,有些学员流下了热泪。

防微杜渐亡羊补牢

窥一斑可见全豹,见一叶而知秋。新学员群体中反映出的一些现实问题,不容忽视。

●当代青年责任意识淡化值得关注。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已具备了相应的社会责任能力。高中毕业报考军校的学员大都年满18岁,理应为自己的人生抉择负责。可是,不少申请退学的学员却说,“高考志愿是按家长意愿填写的,自己不知情。”还有的认为,“我既然可以报考军校,当然也可以选择退出。”

●部分新学员国防知识贫乏呼唤加大国防教育力度。新学员对军队的了解,大多是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体获得的,感性多于理性,虚构多于真实。在此,我们呼吁各地国防教育系统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少年军校”、“军营一日”、“军训夏令营”等活动,让更多青年人了解军队,关注国防。

●青年高中毕业生的身体素质让人忧心。今年被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的学员,除4名学员因肝炎已被退学外,尚有10余名学员患气胸、胃炎等症正在治疗。在新学员入学欢迎大会上,一个多小时的仪式中,先后有13名学员晕倒!未来战争毕竟不完全是智力角逐的游戏,任何时候军人都会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军中无猛将,中军难运筹。”国之大事,岂可不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