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2004-12-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曲志红、周玮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2004年,紧锣密鼓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创造了许多个“首次”,也终结了许多个从前的“禁区”。多年来在大步前行、不断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面前相对滞后的文化体制改革,终于突破体制、机制、观念等重重束缚,写下以“改制”为最大亮点的破题之笔。

阳春4月,来自山东淄博

的一家民营企业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首次同时获得“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和“全国性连锁经营权许可”,以此为标志,民营书业开始享受与国有新华书店完全平等的政策空间和竞争平台,打破了我国出版物发行领域国有企业最后的一块“垄断阵地”。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我国出版业在发行、印刷领域不断推进改革进程的同时,明确提出,今后全国571家出版社,除各地人民出版社和一些民族、古籍等专门出版社外,将陆续全部转制为企业单位,一个新的出版物加工、制造、流通的市场经营体系呼之欲出。

盛夏8月,深圳市歌舞团演艺公司在世界之窗挂牌。深圳歌舞团由原深圳市文化局下属事业单位,转制为华侨城集团所属文化企业。深圳成为国内文化团体全面市场化、企业化改革的先行者。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深圳在文化事业投融资领域还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演出市场、图书发行、音像连锁、文化设施建设等一律对国企、民营企业和外资开放,使“企业办文化”成为深圳发展文化产业的一大优势。据统计,目前深圳全市18个文艺团体中已有9个转为企业办团。

改革为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文化市场带来更丰厚的文化产品。改制重组后的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市场,贴近儿童,以创新思路排演大型童话剧《迷宫》,从今年“六一”前夕一公演就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至今,已经演出了4轮50多场,观众达6万多人次,演出收入达到600万元,超过他们过去3年演出的票房总和,赢得了文化产品最期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打破体制的束缚,改变国有独资的单一结构,给我国电影电视剧创作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十面埋伏》《天下无贼》《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很多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都由民营资本投资制作。

丽江模式,在2004年的文化体制改革中被人称道。总结成功的经验,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冲击和改变了以往的思想观念 破除了就文化论文化,确立起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思想;破除了单纯依赖政府投入和政策保护的传统观念,确立起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多元化投入的思想。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2004年,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文化立市的口号和战略目标,从东南沿海响到中西部地区。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在国内外文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早改革早主动,晚改革就被动,不改革没出路成为共识。

文化体制改革,正期待着从今天的破题到明天的全面收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