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展县域经济与老工业基地振兴

2004-12-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景玉琴 我有话说

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从国际经验来看,主要是采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及转换企业机制等措施。但由于初始条件的不同,我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不宜直接模仿别国做法。第一,我国有如此广阔的县域地区和如此庞大的县域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是如此之大,单靠城市产业单兵推

进解决不了沉重的就业压力;第二,我国经济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如果不能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发展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很难得到推进;第三,转型期人们心理变化剧烈,预期不稳定,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失衡,此时政策着力点应更多地注意弥合各种差距。在此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发展县域经济的角度关注老工业基地振兴。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一,东北是粮食主产区,从贸易价值角度看,粮食的比较利益偏低,属于初级产品,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产业的兴旺有利于改变不利的贸易结构,获取较高的比较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县域经济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概念,不单指农村经济,而是指以县域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其内容涵盖着部分城镇经济。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长期执行重工业优先战略曾使城市工业获得了一定发展,但也偏废了县域企业,县域经济一直没有得到像样的发展空间。没有县域勃兴和民生经济的长足发展,城市工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往项目资金的增量带动效应不佳,在于东北地区自身“造血”功能欠佳;“造血”不足,在于县域经济不发达,占很大比重的县域人口贫困。县域贫困则使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难以推进,经济聚集效应难以形成。东南沿海地区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与其县域殷实不无关系。县域经济活,则机制活,资本才能顺畅流动与聚集,富国强省才有希望。

第三,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有助于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面临的诸多难题,从经济环境方面提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础条件。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营造出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资本基础,使增量带动与存量调整有机结合;才能营造出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制度环境基础;才能营造出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社会基础,使国家战略与市场主体选择相互促进。民为国本,本固邦宁。县域殷实,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减轻政府面临的社会压力,更有助于推进改革与发展。建议政府把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到与发展城市工业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认识和部署。我们已经错过了一次历史发展机遇,不能再错过第二次。

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县域经济,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呢?本文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值得充分关注:

―――充分尊重个体选择。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和商业文化底蕴的欠缺,造成了东北民间商业经济发展滞后的先天缺陷,乃至影响到东北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要激活民间商业活动,就必须加强对个体选择的尊重与保护,使每个人都有创业的自由,使投资者能够有稳定的预期。民间投资与决策的方向不可能总与政府的规划相一致。老百姓的投资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运用了最大“理性”的结果,要尽量允许其“试错”。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多半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定意义上讲,尊重个体选择,就是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尊重个体选择还有利于商业文化的培育和民间创造潜力的挖掘。传统国有企业文化的熏染使东北地区缺少了个人创业的氛围,蕴藏在民间的巨大潜力一度被忽视了,被压抑了,县域经济多年来一直在低水平上缓慢地发展,始终不能取得突破。如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热潮涌动,但国家的项目资金很难配置到县域,县域的发展只能从民间寻求动力,这种动力就是民间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氛围。

―――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县域经济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用。老工业基地有着强势政府的传统,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一种优势。新形势下,强势政府要发挥好引领跨越式发展的作用,就必须及时地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目前,很多县域地区的政府,其服务功能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有些地方政府喊的口号多,落实得少,对百姓索取多,给予少,或者正当公务拖着办,得到了好处乱办事;甚至借执法之名行索贿之实。很多农户由于乱摊派负担太重,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生活也十分困难。相应地,乡政府、县政府的财政也大受影响,陷入恶性循环。不解决县域广大人口的增收问题,各级财政的日子永远也不会好过,不注重加强政府的服务职能,最后只能形成农民与财政双困局面。要打造服务型政府,就要做到:政府官员依法行政,受法律约束,即首先管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杜绝行政不作为;政府官员也要不断学习,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对县域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沿海发达地区县域企业融资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县域企业融资更难。这里,商业金融普遍欠缺,有力度的政策金融更是没有。虽有不少信用社网点,但受其规模实力、业务范围等因素制约,这些信用社自身生存都成问题。各大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部虽有开拓县域企业市场的愿望,但面对时间紧、次数多、单笔额度小、风险高的信贷需求,“慎贷”是必然的,因为商业银行要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要追求利润。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和创新基金及贷款担保基金都尚未发展起来,即使发展了,也难以覆盖广大县域企业。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县域企业融资难题,国家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是必要的。我国现有的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只有农业发展银行能对县域企业有一些贷款帮助,但面窄量少、杯水车薪。当前,可考虑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筹建县域企业政策性银行,以帮助这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困难群体尽快摆脱贫困。企业兴,则县域兴;县域兴,民生才有保障,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才有保障。(作者单位:长春税务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