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004-1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谢军 我有话说

本报讯 近日,上海东视文艺频道《智力大冲浪》喜获“全国省市电视台优秀专栏节目一等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使申城广播电视产业呈现一派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如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拥有12套电视节目频道、11套广播节目频率,电视节目播出量每天近300小时,广播节目播出每天近250小时。荧屏广播导向正确,内

容丰富,各档节目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经济效益明显增长,集团今年的广告收入预计超过25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模式创新,《东广新闻》全天播出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加大改革力度,发挥所属媒体的各自优势,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在得到社会认同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党的宣传文化阵地,繁荣发展了广播电视产业。近年来,由于受到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广播电台的收听率普遍呈下降趋势,然而,在2004年,东广新闻台收听率却飞跃式攀升。根据央视索福瑞公司今年以来的调查,东广新闻台在本地所有16套广播中的收听率份额上午、下午、晚间分别上升116%、80%和27%。广播新闻的黄金时段从早新闻向白天延伸。与此同时,该台经济创收的增幅也高达近20倍。 

佳绩的取得来自广播模式的创新。2004年元旦起,东广新闻台全面改版,在中波1296、调频104.5整合推出,实现24小时不间断播出,成为国内第一家纯新闻的专业广播电台。除《东广早新闻》外,全天版面以半小时为单位,逢整点和半点都以直播形式播出10分钟新闻。这一开先河的节目格局,充分发挥了广播新闻“快”的特点,真正实现了广播新闻的即时播报。

队伍过硬,《婆婆妈妈》情满浦江

为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建立一支过硬的业务骨干队伍。为此,集团将一大批政治强又有业务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了一线领导岗位;并始终抓紧员工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努力做到“三贴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今年年中,一部名为《婆婆妈妈》的12集电视纪录片,创下了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近年来的最高收视率,一时成为市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这是一部以杨浦区凤城一村6位居委会干部为主角,真实反映她们和身边居民动迁生活的纪录片。不少观众看后纷纷表示“已经很少能够看到这样直面现实、这样生动感人的情景了,这是一个年代的真实记录。”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为了这部纪录片,摄制组花了900多个日日夜夜:拍了整整一年,后期编辑又花了一年半;拍了100多个小时的片子,精益求精,播出只有6小时。

合作共赢,《第一财经》走向世界

为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集团大刀阔斧取消了原来各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行政管理层面,实行频道和频率专业化,目前,总部管理职能健全、管控有力,下属各业务单元相对独立运营、授权清晰的事业部管理模式开始形成。这项重大改革为探索企业化运作、与国际同行合作、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打下了基础。《第一财经》频道的大胆尝试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2003年4月10日,集团与国际著名财经媒体CNBC合作,通过自制的《中国财经简讯》节目向亚太及欧美观众播发最新最及时的中国新闻,使《第一财经》成为我国目前唯一利用海外主流媒体平台进行直播的外宣日播渠道。在非典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第一财经》连续播放了66条有关“中国政府采取措施积极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的新闻,树立了中国政府实事求是、认真尽责的正面形象。该节目播出一年多来,深受欢迎,CNBC亚太因此将该节目从开始的每天2次增加到每天5次,同时将节目时间从每次3分钟延长到6分钟。今年2月份起,CNBC还在其澳洲电视节目里新辟了《中国财经简讯》的播出时段。今年9月起,《第一财经》频道介绍中国企业家的人物访谈节目《中国经营者》也成功进入CNBC亚太播出平台。和CNBC的合作使《第一财经》频道走向了世界,并在当年就实现了盈利。通过合作共赢,集团成功地运用市场手段进入西方主流媒体,实现了在新形势下外宣工作的新突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