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期刊主编的角色

2004-1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田卫平 我有话说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术期刊编辑、主编学者化的问题,为学界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当时,许多地方社科院 所 使用的考核编

辑的量化指标,是以比照科研人员的量化指标来制定的,即评定学术期刊的编辑、主编的称职,不是看他编发文章的社会影响力和刊物自身的学术知名度,而是依据他有多少著作出版、有多少文章发表为标准。由此,很多主编纷纷以“学者”身份亮相为荣。主编们这种过分追求学者化,势必也带来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主编职业角色的错位与缺位。

回顾历史,主编学者化之所以产生在70年代末,是与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分不开的。“十年动乱”后,社会转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各省 市 的社科院、社科联纷纷地恢复组建,一大批为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平台的学术期刊也应运而生。由于学术期刊不同于社会生活类期刊,它要求编辑具有专家型的人才,而当时这样的编辑还是比较稀缺的,因而许多行政人员进入学术编辑队伍。“编辑、主编学者化”的口号就是针对这种现实而提出的。

客观地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力提倡学术期刊的编辑、主编学者化是正确的。不这样提倡,就很难保证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提高。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经过努力,学术期刊的编辑队伍无论在学术水平还是在科研能力上,都有长足的进步,主编学者化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一些编辑适时地转入学者职业中自然在情理之中。然而,学者化的情结与惯性,使得主编转向职业化备受困扰。

什么叫做学术期刊主编的职业化 简单地说,就是学术期刊的主编是以一个精通业内工作特点和技能的形象出现。也就是说,主编自身不是仅仅把主编这一位置当作自己谋生的一个职业,而是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要在主编的精心策划下,使所主办的刊物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编辑思路、学术导向和审美情趣;至于做课题、写文章、带学生,应当是居于第二位的,主次不能颠倒,也不应该并驾齐驱。

目前之所以要着重强调学术期刊主编转向职业化,是因为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中西方学术广泛地交流对学术期刊产生很大的影响。虽然现行的技术职称评定机制和博士生毕业前需发文章的规定,使得一大批学术期刊仍处于买方市场,有的甚至可以通过大量收取版面费过得衣食无忧。但是,教育部十一种重点社科学报的隆重推出给我们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学术期刊淘汰机制的建立已不再遥远

许多学术期刊主编似乎还有些不以为然,有的还是一身兼二职、三职甚至四职,将主要精力依然放在了著述立说、做课题带学生上,而刊物自身如何顺势而为,如何把握新世纪学术潮流的变化、特点及趋向,如何创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如何利用开放的中外学术平台确立“中国话语”等问题,反倒是放在第二位,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忧虑。

当然,主编们这种“心不在焉”的精神状态,固然与目前的主编考核机制、刊物评价机制、办刊经费短缺不无关系,但主编们对自我角色的定位理解有偏差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在一些主编的眼里,以往倡导学者化时的“学”是不包含编辑学这门大学问的,主编的存在和职责似乎就是把握政治导向的。至于对刊物的学术导向、审美导向的把握则可以忽略不计。

我认为,这种认识不改变的话,学术期刊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将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敬请学术期刊的主编们给“主编”这个角色投入更多的时间,这既是同仁的呼吁,也是时代的要求 (作者为《河北学刊》主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