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农”: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2004-12-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三农”问题切不可盲目乐观

今年中央经济会议确定,明年必须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扭转了连续几年下滑的趋势,农民人均

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一年。

但是,当前“三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加大。虽然今年粮食增产较多,但产需缺口仍然较大,粮食库存继续减少,品种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减少,农民继续增收困难。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所以,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切不可估计过高、盲目乐观。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指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支持“三农”工作力度决不能减弱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说,今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搞好宏观调控和稳定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并没有改变。明年粮食再增产面临着面积扩大、单产提高、财力支持、价格上调四个方面空间有限和气候条件不确定的制约,明年农民收入的再增长,也面临着缺乏新的增收渠道等问题。做好明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在思想上决不能盲目乐观,在工作力度上决不能减弱。

马凯指出,明年国家将完善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稳定并努力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减免力度,完善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良种补贴政策;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对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确保总量不减少,比重有所提高。继续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建设。

马凯强调,要加快建设国家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加大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市场监测,防止粮食收购价格出现大的波动。适时实施粮食进出口宏观调控,调剂国内重点粮食品种余缺,保持国内市场粮价大体稳定在合理水平上。会同有关部门,防止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多上涨。

构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三农”工作最关键的环节,首先是要解决好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说,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关键是构建起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必须完善行政管理的职能,必须完善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工作职能。

范小建说,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农业投入不足,发展粮食生产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有一定的耕地面积、地力等级作保障。要把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建立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范小建指出,前些年由于负担过重,农民对耕地质量建设的热情也不高。只有不断完善当前已经形成的一系列支农政策措施,农民对耕地的投入热情才会持久地保持并提高。各级农业部门要会同国土部门重点做好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要按照总量不能减少、用途不能改变、质量不能下降的要求,对各地已划定的基本农田建档立案,做到地块、面积、标志、档案、措施、责任制“六落实”。要制定耕地地力分等定级的办法;要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和动态监测、预警制度。要着力提高耕地持续产出能力;要加大“沃土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的实施力度;推进生态农业的建设;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合理施肥;并加强土壤肥力监测和质量动态管理;探索耕地土壤养分资源平衡的管理方式及平衡施肥模式。

专家强调,针对当前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乏力的问题,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生态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六小工程”等,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继续落实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