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论坛举行

2004-12-2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由北京大学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和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论坛,日前在京举行。论坛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主题,展开三项论题:评点最新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提出新问题,倡导新方法;开展跨学科交流与对话。这是学术界一次高层次、多学科的研讨会,来自哲学

、文化学、人类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六个学科的专家学者数十人出席会议。会上,著名学者李学勤、黄楠森、李伯谦、王东、廖学盛、王巍、王震中、朱乃诚、赵朝洪、葛英会、刘绪等,从不同专业视角就中华文明起源的生态前提、动力机制、时空结构、发展阶段、民族特色、世界历史地位等,展开了深入讨论。

专家们说,中国学人一直把揭示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过程作为矢志追求的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时机已成熟,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正在走向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标志有六个:一是考古发掘新发现层出不穷,已基本上勾画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大体轮廓,在相当程度上改写了中华文明起源乃至世界文明起源的历史图景。二是一系列专题研究正在深入展开,如中华文明起源的生态前提,“农业―家畜―新石器―陶器”四大技术创新,“铜器―城市―文字”等文明要素,作为文明起源的总体标志的国家形成等,几乎每个专题都有代表性论著。三是开始比较集中地出现了从系统整体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综合性著作,其中有代表性的至少有5部:苏秉琦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李学勤主编、王宇信、王震中等著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王玉哲著的《中国远古史》,王东著的《中华文明论》,徐苹芳、严文明、张忠培、张光直等著的《中国文明的形成》等。四是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新方法、新途径、新趋势,正在增强。考古学依然是有决定意义的一环,并正从田野考古学上升到具有理论思维的现代考古学。处于中间层次的古文字学、人类学、文化学、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更广泛地介入到研究中。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正从哲学高度关注这一课题,并在继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基础上,创造现代形态的国家与文明起源论。五是党和国家及整个学术界高度重视。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基础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已于2001年开始,将有更多的学科与学者投入研究。六是国内外比以往更加关注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国际上一些关注人类命运与全球问题的有识之士,也把目光投向中国,希望中国文明为创造世界新型文明开掘东方源头活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