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4年:文化系统文化体制改革起势良好

2004-12-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沈路涛 周玮 我有话说

2004年3月,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国对外演出中心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在众多中直文化事业单位中率先改革,转制成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截至11月,该集团公司在国内外主办、承办了173起演出、展览项目,成为国内演艺中介行业的领头羊。

2004年,文化系统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9个

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和7个改革试点单位取得了可喜进展和成果。

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为改革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提供了扶持政策,涉及财政、税收、信贷、投融资、价格等经济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等方面。文化部结合文化系统的实际情况,起草了《关于加强和扶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各地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转企改制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一年来,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围绕重塑市场主体,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北京市以北京京剧院为龙头,联合北方昆曲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筹建北京戏曲艺术剧院。广东将广州交响乐团与星海音乐厅以“团厅合一,产销一体”的形式进行资源重组,并将南海聚华园学校创办成兼教育、艺术、文博、图书馆等综合功能的文化园区。

重点发展一批文化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这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下参与文化竞争、传扬中华文化的积极回应。上海市以举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为突破口,探索改进重大文化活动的组织承办机制,并积极推进文化行业协会的筹建工作,目前,音像制品分销业、演出业等行业协会的筹备工作已初步完成。

各显其能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

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试点单位各显其能。国家图书馆进一步深化了岗位管理、企业剥离和后勤社会化等三项制度改革,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使得国图的读者群逐年上升,现在国图每天到馆读者达上万人次。

改革中各单位创造了许多新的做法和经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的十大优秀剧作脱颖而出,其演出大多已超百场,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东方歌舞团以演出为中心,积极探索艺术生产的产业化运作方式,努力拓展了国内外演出市场,《蔚蓝色的浪漫》、《华彩唱风流》三年来已从市场获得8000万元的回报。中国文物研究所通过全员聘用制引进了一批高级研究人才,在机构、人员、项目等方面为搭建“国家研究中心”平台奠定了基础,承担的国家重要课题项目越来越多。

集中力量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是改革试点工作的重点。2004年6月,文化部召开了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座谈会,对转企改制工作进行了部署。各试点地区和转企改制试点单位交流了情况,介绍了经验、体会和做法。据了解,目前改革试点工作中的转企改制单位主要包括电影公司、演出经纪机构、部分艺术表演团体等。今年以来,各地各经营性单位集中力量,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各改制单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了活力。

北京儿艺成功实施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改革注入的蓬勃活力,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改制后的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屡创奇迹 改变了国内儿童剧演出市场的低迷形势,吸引众多孩子甚至成年人来到冷落多时的剧场。在经营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儿艺总营业收入达到1400万元。预计到今年底,北京儿艺总收入可达1500万元至2000万元,历史性地实现收支平衡且略有盈余。北京儿艺负责人表示,特别令人兴奋的是,一条清晰而完整的儿童文化产业链已初现轮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