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情系红土地 心牵老区娃

2005-01-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难忘今朝,今朝难忘/一群足间留着泥土气息的山里孩子/骄傲地站在‘育才图书室’的门前……/以少先队员的称呼,以红领巾的名义/向您向祖国向千千万万情系红土地的人们/庄严承诺学好知识建设家乡”。

2004年12月17日,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

用深情的诗朗诵迎接远方的客人――为“育才图书室工程”捐赠的作家们。

“育才图书室工程”是2004年5月由以季羡林为代表的55位作家共同发起倡议的,由中华文学基金会承办,主要是为西部等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募捐建立“育才图书室”,以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

这次,作家们又为红色老区安徽六安市的孩子们带来了51800册图书和64台电脑,独山镇中心小学是受赠的32所中、小学中的一所。记者注意到,该校图书室的门上挂着一把大锁,锁已生锈。透过窗户望进去,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落满了灰尘,两个书架上稀疏地放着几十本书,其中还包括一套政治理论文集。学生们说,这个图书室是不能随便进的。

看着码放在学校操场中央的图书和电脑,孩子们十分兴奋,却又极力克制着。当一位学生实在忍不住悄悄拿起一本新书后,孩子们再也管不住自己,争先恐后地走向书堆,任凭老师们怎么拦,书堆边的学生还是越聚越多。个子高点的、腿快点的,率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书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那些低年级的、动作慢点的学生,眼见着人越来越多,只好拼命往里钻;有的粗略地翻了一遍又急着去和别人换,深怕自己漏读了什么似的;也有些女孩子拿到一本书后就撤出人群,躲在一边静静地看着。看着孩子们如饥似渴的样子,一位教师感慨地说:“孩子们实在太想看书了!”

记者了解到当地仅有一家新华书店,其中的书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更多的孩子因为家境不好买不起书。“你们想要什么书呀?”“作文选!”“成语字典!”“童话故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着记者的问题。这次捐赠的图书有教辅材料、工具书,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语文教师鲁媛媛说:“有了这些书,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学校建了‘育才图书室’,就形成了读书氛围的大环境,可以让那些买不起书的孩子也能看到书了。”

“我们不做锦上添花的事,而要实实在在地雪中送炭。”中华文学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为了把书送到最需要的学校,总是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地实地查访。这次六安市的32所中小学就是他们走了几千公里,亲自看了40多个学校后选定的。正如倡议者之一、93岁的季羡林先生所说:“这是一件功垂青史、泽被后人的好事!”因而所有得知此事的作家们都毫无条件地慨然加入行列,纷纷捐钱捐书。“我们是播火者,期望这种爱心的火焰越烧越旺!我们是播种者,但愿这颗希望的种子越长越壮!”中华文学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作家张锲说出了所有参与“育才图书室工程”者的心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捐献者已由最初的作家扩展到社会各界,你几册书,我几元钱,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从2004年5月28日启动至今,该工程已先后为云南、延安、北京延庆、甘肃天水、安徽六安的63所中小学建立了“育才图书室”,共捐书15万余册,电脑百余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