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统一调水:黄河五年不断流的诀窍

2005-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永锋 我有话说

由于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当今世界江河中断流现象日益增多,北美洲的科罗拉多河、非洲的尼罗河、中亚的阿姆河、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等著名河流发生了断流。目前,惟有我国黄河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流域来水持续偏枯的情况下,黄河成功实现5年不断流。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近日说,成功一靠统一调度,二

靠数字调度,三靠人文调度。

统一调度:确保公平用水

李国英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下游断流频繁,进入九十年代,几乎年年断流,主要原因,是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加上缺乏统一调度管理,用水无序。为此,黄河水量需要统一调度。”

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苏茂林介绍说,水量统一调度的范围,从地域角度包括流域内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 区 ,以及国务院批准的流域外引用黄河水量的天津、河北两省 市 。从资源角度包括黄河干支流河道水量及水库蓄水量,并考虑地下水资源利用情况。“首要目标是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以确保黄河不断流;其次是以国务院1987年批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为基础,在保证黄河防洪、防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黄河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统筹上中下游用水,促进各地区、各部门用水公平、公正;最终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统一调度以来,共召开了50余次黄河水量调度协调会,较好地处理了各方用水矛盾。”

数字调度:让调水更加精确

据了解,黄委会正在建设“三条黄河”,一是原型黄河,二是模型黄河,三是数字黄河。记者在黄委会的“数字水调中心”,体验到了数字调度的强大威力。

黄委会总工程师薛松贵说 “数字黄河就是借助全数字摄影测量、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将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的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手段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现在,我们能够提前3天,对黄河某一个断面的来水情况进行准确判断;远在千里之外的涵闸,我们也能够进行远程控制。”

“数字黄河”强化了统一调度的威力。黄委会水调局局长安新代举了一个例子。2003年5月份的一天,黄河利津水文站断面每秒过水量才26.4立方米,远远低于黄河最低生态水量每秒至少50立方米的要求。黄河有断流的危险 这时候,“数字水调中心”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收回利津以上所有引水口的授权,利用水调局的“数字最高权限”,将所有引水口的闸门强行关闭,顺利解除了黄河的又一次断流危机。

人文调度: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

由于黄河水资源非常短缺,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在协调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过程中,增加一个需要保护的部门的供水,必然会减少另一个部门的供水。李国英说 “从5年水量调度的效果来看,工业生活供水量增加了23.79亿立方米,年均增加4.76亿立方米;生态供水量增加35.03亿立方米,年均增加7.01亿立方米。而灌溉用水量减少了,减少水量58.20亿立方米,年均减少11.64亿立方米――这种减少是合理的,刺激了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更大规模的发展,因此,黄河沿省区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2004年9月,黄委会邀请有关专家,召开了“河流伦理学术研讨会”。应邀参会的北大中国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吴国盛教授说 “这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的重大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命题。黄河所具有的资源河、生态河、历史文化河的多重特性决定了黄河研究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问。通过对河流伦理研究的深化,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河流生命的科学认识水准,规范人类自身的社会行为,将人与河流的关系,从以往改造、征服的关系转为和谐相处、共存共生的关系,唤起人们尊重自然规律意识的回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