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防灾减灾呼唤建立灾害经济学

2005-0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继强 李新一 郭周 我有话说

日前发生在印度洋的大地震和海啸,使沿岸十几个国家损失惨重。由此,我们想到,为了更好地研究灾害发生的规律,有效地防御自然灾害,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必要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

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灾害经济学属于“消极经济学”、“负经济学”,我们不敢苟同。事实上,灾害本身是属于消极的东

西,但研究解决消极灾害的灾害经济学却是积极的。因为,灾害经济学是一门关于揭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酝酿、形成、发生、后果而对其进行预测、预防、评估的学问,是关于研究和揭示灾害的经济规律的学问。国内曾有学者上世纪80年代呼吁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这门新学科,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呼应。我们认为,不论是自然灾害酿成的后果,还是人为因素酿成的灾害苦果,防灾减灾、灾后重建、伤亡人员的医治、疫病流行医治、社会治安治理等,都加大了经济负担,自然也有一个灾害经济学的问题。

如果某种自然灾害,或者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灾害,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解决这些灾害的困难相对就小一些,如果发生在贫穷的国家,就会雪上加霜。很多大灾害所造成的人民生命及其经济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但既然是灾害,对于其防治也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灾害本身是一种消极与具有负作用的东西,但人类社会利用灾害经济学可以积极地去抵御,使各类灾害得到预测、预防和使其损失降到最低点,并及时开展修复、重建工作,这是我们进行灾害经济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能够生息、繁衍、发展到今天,就是与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斗争的结果。人类只有防御、战胜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才能够健康地生息、繁衍和发展。同时,要使人类能够与自然界及其一切生物和谐共处、共生、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可持续发展本身,就具有与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作斗争的内容。只有战胜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近100年来,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是引起诸多自然灾害的导火索。诸如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化对森林的破坏,对空气、水体的污染等等。因而说,为减少人类行为间接或直接的破坏或者由此引发的灾害等等,也都要求建立灾害经济学这门学科。我国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几乎每年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及其他因人的行为而引发的灾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个多灾害的国家里,减轻灾害,实质上就是一种发展,一旦灾害发生,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更有利于发展。所以在这里,我们提出减灾即发展的观点。灾害经济学是防灾减灾的一种手段,不论是对富国还是穷国,都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这门适用的、新型的灾害经济学。

灾害经济学要建立在生态经济学和提高人的全面现代化的基础上。灾害经济学不但要研究和预测灾害发生的前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重大影响和破坏,而且要研究灾害发生所造成的损失评估、灾后重建等一系列经济问题,要研究灾前、灾中、灾后的环境问题与生态影响,要研究抗灾救灾的经济问题。因而说,正确处理生态经济学与灾害经济学的关系十分重要。而人的全面现代化,又对处理这种关系起着积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时,必须注重人的全面现代化的问题。如果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灾害损失。

灾害经济学可以而且应当有相关的分支学科来支撑。如自然灾害经济学、人为灾害经济学、社会灾害经济学等。同时,应嫁接和应用好一切有利于灾害经济学科建立和发展的知识。如灾害经济学与数学、物理、化学、预测学、信息科学、应用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把一切学科能为灾害经济学所利用的合理成分都吸纳进来,更有利于灾害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并进而构建好灾害经济学的科学框架体系。在具备了多学科、跨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灾害机理学、灾害动力学、灾害数理学、灾害时空分析论、灾害预测论等学科。再者,在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的进程中,除了吸纳跨学科的知识、方法而外,其自身也必须建立和发展数据库体系、灾害数据采集系统、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海陆空全方位监测网络体系、灾害的计算机动态模拟仿真系统、灾害研究成果的表现方式方法等等。总之,在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的学科框架和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真正建立起灾害的防治系统,诸如灾情分析、风险评估、易损性分析;同时要真正建立起完备的灾害预警、赈灾救灾经济学的分析系统等等。

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把防灾抗灾制度体系的建立纳入灾害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二是要把宏观调控纳入灾害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特别是在灾情发生后的非常时期,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三是大力提升科技防灾救灾的能力和水平,用现代科技知识丰富和发展灾害经济学的分析应用手段;四是建立和健全灾害经济学关于防灾减灾的投入、管理运行机制,真正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下防治灾害的科学投资体系和管理运营机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