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5-01-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政治哲学与行政哲学的比较分析

颜佳华、易承志《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撰文认为,政治决定行政,行政是整个政治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生活的哲学反思,行政哲学是对行政生活的哲学反思,政治与行

政之间的有机联系必然会在政治哲学与行政哲学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因此,比较政治哲学与行政哲学之间的异同点,并借鉴理论形态已经相当成熟的政治哲学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对处于初创时期的行政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当代思考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撰文指出,“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生活文化特性的词语概括,风俗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备的二重性。古代学者的风俗观关注风俗发生的地域性与政治性,对风俗的教化功能有着特别的强调。近代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人们对风俗进行了重新的思考,认为风俗可以救世,虽然对待传统风俗的态度明显不同。传统风俗观认为风俗具有三种特性:一、风俗具有较强的伦理品性。二、风俗具有流动贯注的传习性与扩散性,又有着难于变化移易的凝固性。三、风俗习惯虽然难于改变,但它还是能够移易的。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传统风俗观有关风俗的理解与评述对于当代社会的民俗文化建设以及民俗学研究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我们的民俗学应该关注现实社会风气时尚的研究,阐释自己对民俗文化价值的看法,区分民俗的美善与丑陋,注意培育、提倡“良风美俗”,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学术支持。

和谐社会的公法建构

罗豪才、宋功德《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撰文认为,和谐社会应当是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性社会,能够全面回应多元价值诉求。现代和谐社会只能立于法治基础之上,并以公法为其脊梁,社会和谐与否直接取决于公法是否平衡。文章指出,中国要实现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核心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遵循监督和规范公共权力与保护和拓展公民权利的公法制度变革主旨,采取国家主导和公众全方位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对公法加以结构性调整;要调整公共权力/公民权利结构,重塑制约与激励相容的公法机制,通过对症下药解决造成社会失调的公法失衡症结,全面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

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危机及其整合

文军《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撰文指出,社会学理论范式是社会学家对他们的研究主题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意向和潜在的知识假设。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范式的学科,但是,它却并没有很好地解释快速变化的种种社会现象。因此,其理论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摆脱彼此对立的范式危机,并较好地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而这无疑需要对不同的社会理论范式进行整合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