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古典的礼赞

2005-01-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贺云翱 我有话说

知识的作用大致有二,予人以理性或予人以情感。“文物”作为古代多种知识的物质性载体,其作用也大致不出以上两种。考古学者和文物学者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去试图解析它的历史、科学、艺术等诸多价

值,关注的正是它的第一种作用,而文物的情感价值却不是纯科学的方法所能获得的,它有另外一些释读方法和话语,也带有更强烈的主观色彩。最近,读到秦伟女士所著《长河落日――早期青瓷随笔》,让我们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从这本书的书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流动着诗意,那代表中华古典文明特色之一的早期青瓷如落日余晖般在时光的长河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其实,“早期青瓷”作为一种上古时代的文化遗存,不要说一般的人,就是专业学者也较少接触,因为它们存在于二三千年前,出土数量不多,其造型语言与魏晋以后特别是唐宋以后的瓷器有着较大差异,一些与之相关的学术问题如其产生的具体时间、产地及分布区域、业态和文化体系等都还处于探讨之中,所以,迄今除了专业论文之外,专门有关早期青瓷的著作几乎还没有。那么,作为非考古专业工作者的作者为什么会对上古时代的“早期青瓷”情有独钟呢?她又是如何完成这部带有“拓荒”意义的“早期青瓷随笔”的呢?这当然要读完这本书才可以知道。

该书收录早期青瓷精美照片和拓片100多幅,器物时代从商代到汉代,大体反映了早期青瓷的整个发展阶段。器型类别则包括了迄今所知早期瓷器的主要器种。作者对每器的名称、规格、器型特征、装饰等都做了客观描述。以我之见,书中的这些资料过去从未发表过。然而,如果这仅仅是一本早期青瓷的图录,那么其特色也就仅止于为读者提供若干研究资料而已,更有意味的是,尽管书中收录了丰富的实物,但全书却回避从纯文物学或考古学的角度去讨论“早期青瓷”,例如,在书中我们看不到按照严密的考古类型学原则去做排队分期,也没有多少繁缛的专业术语的描述,而是随作者的兴致所至,用“早期青瓷”作为观照心灵的对象,谈美、谈艺术、谈生活,一抒感悟和胸臆。在阅读中,你会感觉到,那些二三千前的古物,似乎仍然生活在今人中间,可以做朋友式的感情上的共鸣与对话,可以跨越时空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读者精神的愉悦。作者的行文没有多少功利性的目的,俨然是一种悠然的散步,笔端甚至不时带有一些浪漫,体现的是对古瓷的另一视角的解读,实际上也是作者自己对“早期青瓷”情感价值的一种独特理解和揭示。此外,作者在书的前面以《试论早期青瓷的审美意趣》为题,用近二万字的篇幅透视了早期青瓷的美学意蕴,文字间仍可以让人感觉到作者对早期青瓷也是对中华古典文明的那份偏爱和礼赞。作者对早期青瓷及其所折射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倾心和领悟让我们的心灵也会变得敏感起来。如果结合书中由80多件实物照片及资料所体现出的学术价值,作者似乎告诉人们此书奉行的就是“各爱其爱,各美其美”的写作理念。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瓷器之国”。早期青瓷代表了中国瓷器开始阶段的成就和文化风貌,对后来中国瓷器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古代瓷器学术领域,早期青瓷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秦伟女士这部书的出版,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展现了当代学人对早期瓷器所包含的情感价值以及审美价值的认知,而后者恰恰是过去研究中所缺少的,这些正是秦伟这部著述的价值之所在。《长河落日――早期青瓷随笔》秦伟著湖北美术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