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晚风中的感动

2005-0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侗辰 我有话说


李素芝与小患者在一起

西藏是一块神秘的热土,它给人一种感动的力量。

这次采访李素芝将军,是我第三次进藏。说起来,我与李素芝将军有过一面之缘。2

000年第二次进藏时,我到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哨所采访,由于高原反应过大,下山后不得不到西藏军区总医院治疗。当时李素芝还不是医院院长,但他一心为基层官兵和各族同胞服务的事迹却是有口皆碑。

李素芝的报道在本报以《雪域高原的门巴将军》、《勇攀高原医学的生命使者》、《锻造一个勇于奉献的人才方阵》为题连续三天见报后,我收到许多读者打来的电话,也在光明网上浏览了网友的言论。

读者、网友在佩服李素芝坚持雪域高原28载的同时,也有人发出不理解的疑问。一位读者就非常直接地问我,李素芝连父母、妻子、儿女都顾不上关心,你怎么能说他会热爱国家和人民呢?

其实,李素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他不仅爱基层官兵和各族群众,也深深地爱着父母妻子和儿女。采访中,李素芝不止一次地谈到他与妻子和女儿的感情。他妻子是当年和他一起进藏的大学同学,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妇产科工作,也在西藏呆了十多年。后来为了照顾孩子,转业回了地方,从此二人天各一方。李素芝妻子一个人带着女儿在大连,生活很是不易,单位里不熟悉她的人甚至以为她的丈夫已经死了。李素芝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分别5年后,他第一次回大连探亲,下了火车提着大包小包不回家,直接去了妻子所在医院,大声告诉妻子的同事们说:“我是她的丈夫,我没有死。”说这话时李素芝是微微笑着的,但我从他的眼神中分明感觉到一种淡淡地苦。

西藏军区总医院普外科主任刘厚东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李素芝夫妻当年双双在西藏工作,女儿从小寄养在亲戚家,长年不在父亲身边,久而久之对父亲的概念颇感模糊,一声“爸爸”多年都叫不出口。每当父女相对,女儿总是以点头代替问候。刘厚东的女儿和李素芝的女儿从小在一起长大,现在又一起在第三军医大学读研究生。一次刘厚东的女儿去西藏探亲,返回重庆时,李素芝专程赶到机场送行。他对刘厚东的女儿说:“你替我转告,就说爸爸真的很爱她。”

李素芝和刘厚东讲这些事时都很平静,但我听后,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有哪个为人父母者,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女不肯叫自己“爸爸妈妈”的?那种痛楚非常人可以想象。

采访时,一位藏族同胞拉着我的手认真地说,李素芝是个神,他救了这么多人的命,一定是上天派下来的活菩萨。写稿时,有很多细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用。比如,一些被李素芝救过命的藏胞把李素芝的画像摆进佛龛,他们说要让神灵佑护李素芝一生平安。这种藏胞内心情感的流露是我写稿时的原动力。当我见到那曲的牧童吉吉时,这种感觉就愈发强烈。吉吉由于误喝了装在矿泉水瓶中的电瓶水,烧伤了食道,无法进食。2001年,吉吉的父亲背着13岁的吉吉到西藏军区总医院求治时,她已瘦得体重仅剩26公斤。李素芝采用体内节肠代替食道的方式,治好了吉吉的病。吉吉的父亲见到李素芝,把李素芝的手按在自己头上,表达由衷的感激。我们见到吉吉的时候,她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始终向我们甜甜地微笑。看着吉吉那么甜美的笑容,我读懂了那些告诉我李素芝是神、以及把李素芝画像摆进佛龛里的藏胞们的心意。

10天的采访结束了,李素芝将军在晚风中给采访组送行。我看着李素芝将军被高原紫外线照射得黑红黑红的脸,从这张脸上已完全看不出那个曾经英姿勃发的青年人的痕迹,但我分明看到了李素芝将军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对西藏基层官兵和各族人民的爱,诠释着一个中国军人对祖国的忠诚。为了这份爱,他放弃了和家人相聚,放弃了常人的天伦之乐,把自己生命中的最好岁月,把自己的健康、家庭生活和几乎属于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这块他热爱着的土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