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业育种创新平台在京建设

2005-0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吕贤如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月14日电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一项关系首都乃至全国粮食增产、粮食生产安全、粮农权益保护、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新举措――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建设日前启动。袁隆平院士在贺信中认为,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的建设战略,对我国农业育种科技发展有着重大的

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平台由北京市科委倡议发起,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市科委、市人事局、市农委,联合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北京地区相关部门、单位共同组建,由庄巧生、袁隆平、戴景瑞、孙大业、方智远5位院士领衔成立专家委员会指导工作。平台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着重开展农业育种领域基础性、关键性重大理论与技术研究,组织协作攻关,力求在几年内全面提高北京农业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并确定了“二系杂交小麦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超级玉米种质创新及DNA指纹库构建”为首批启动项目。

据介绍,农以种为先,良种对于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当前农业育种科技领域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种质资源的创新和保护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科技资源利用率低,重大关键性育种理论与技术问题存在瓶颈等。急需通过一种新的机制实现人才、种质、设备等农业育种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农业育种重大基础性、关键性理论的突破,和农业育种应用技术的创新,为首都乃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北京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北京的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对全国育种科技和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带动作用。北京拥有作物种质资源35万份,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北京拥有全国最强的农业育种创新能力,育种条件及资金投入居国内领先地位。北京良种外调每年达5000万―8000万公斤,如京冬8号(小麦)、黄早4(玉米),京欣1号(西瓜),农大108(玉米)等,在全国累计应用面积近10亿亩。

据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关课题组就二系杂交小麦、水稻共性研究方面,已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达成合作意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