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水窖大效益

2005-0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殷泓 我有话说

王卫英,陕西北部吴堡县李家塔村的一名普通农妇。三年前,每天天没亮,她就得起床去30里外的山里打泉水。由于路远水重,每次只能挑一担水。每次去打水,队都排得老长老长。快的时候等一个多小时就能打上水;而去的晚了,排一天都轮不上,她就只能先回家干活,晚上再去打……

2003年,“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开始

在李家塔村实施。如今,王卫英不用出家门就能从自家院子的水窖里打上白花花的水了。

“把希望带进西部”

吴堡县所在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极度缺水。这里每年的降雨量只有300―4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1500―2000毫米以上。按可利用水资源计算,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仅11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720立方米的15.3%;是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2970立方米的3.7%。尽管如此,自然降水却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水源。

为了存下有限的雨水,当地人们在地下修建专门用于蓄集雨水的容器,被称为水窖。因无足够的资金对这种水窖的内部进行混凝土硬化,水窖很快便会出现渗漏,好不容易集下的雨水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沙土所吸食。

没水就得去山里取水,于是担水的重担就压在了当地妇女们单薄的肩头上。严重缺水的恶劣状况,导致当地妇女的疾病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当地妇女承担着数倍于正常环境下妇女肩负的生活重任。

为了帮助那里的人们,特别是帮助当地妇女迅速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由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实施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将她的关爱洒到了这里。她以向社会募集善款的形式,为西部缺水地区捐修混凝土构造的水窖,使当地妇女能利用屋面、场院、沟坡等集流设施,有效地蓄集到有限的雨水,以供一年的基本饮用水之需。该专项资金于2001年2月起逐期投放至西部缺水地区。三年多来,这项凝聚着各界爱心的公益工程已经惠及包括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区的100万人口,共修建集雨水窖9万多眼。2004年,在百事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的捐助下,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又把关爱延伸到陕西北部,选择当地严重缺水的定边县和吴堡县的四个行政村实施该工程,新建“母亲水窖”470口,基本解决了3652人、2600多头家畜的饮用水问题。

“把幸福留给母亲”

有了水,还得想法脱贫致富。为了彻底改变贫穷状况,当地政府借修建水窖之机,增加配套资金,推行集水窖、集雨场、菜园、厕所、沼气、舍饲养畜“六位一体”的配套式项目捆绑模式。通过这种整体推进、综合扶贫的办法,达到既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增加他们的收入的目的。

自从修建了这些混凝土硬化的水窖后,王卫英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有了水以后,他们买了两只羊,开始在院里舍饲养羊,而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2003年年初卖掉两只小羊羔后还挣了460元钱。说起这个的时候,王卫英脸上有了止不住的笑容。“造了水窖后,就不用再跑那么老远去担水了,节省了不少时间来干活。而且现在菜园里种的菜,吃不完的还可以拿去卖。养的牲畜也能卖不少钱,一年能多创收一千来元呢。用沼气就用不着烧炭了,既节省了不少钱又省了不少力气,我们现在的家庭负担跟以前简直没法比。”

除了王卫英一家,其他村民们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母亲水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幸福。为了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善歌的陕北乡亲们唱起了他们自编的信天游 “……把希望带进西部,把幸福留给母亲。妇联送水到门口,话真情,坐炕头。紧紧拉住亲人的手。有了大地之爱母亲窖,致富路上朝前走,朝前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