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聘人“报忧”说起

2005-0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南琳 我有话说

新年伊始,笔者所在地方的一个县,县委从基层聘请了10名素质较高、责任心强、敢于直言的同志为“报忧信息员”,负责专门“报忧”。该县县委书记说,要通过这种方式,在全县上下进一步形成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

聘人“报忧”,令人耳目一新,也启人思索。

毋庸讳言,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报喜不报忧之风

盛行,汇报工作往往成绩罗列一大堆,经验总结一大套,而对存在的问题或出现的失误则讳莫如深,千方百计地捂着盖着,实在捂不了盖不住时才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地提一下。个中原因,恐怕就在于“报忧得忧,报喜得喜”。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报喜者不但会得到工作有能耐、有魄力的赞誉,而且还会带来加官晋级等一系列好处;而报忧者,往往会被视为工作不力,没本事,轻则挨批评,重则受处罚,有时甚至因此而丢掉“乌纱帽”。如此一来,谁还敢报忧

报喜不报忧,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由此引发的问题让人深感忧虑。为了向上报喜,一些地方、部门或单位使出了浑身解数,有意无意地“夸大”、“拔高”,大玩“数字游戏”,把小说成大,把少说成多,有的甚至把子虚乌有说得活灵活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

用辩证的眼光看,任何地方和部门的工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问题或失误在所难免。报喜也报忧,本应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为政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从某种意义上说,报忧更有价值,更值得倡导。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说不得了。报忧,首先是工作作风求实的表现。本来,向上级汇报工作,就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货真价实地报成绩,也实事求是地报不足,丁是丁卯是卯。这既关系到对上负责,也关系到对下负责。其次,报忧有利于今后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工作中有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忧瞒着不报,这样就会忧上加忧,小问题就会逐渐变成大问题,小隐患就可能酿成大祸害。这方面的教训屡见不鲜。再者,报忧有利于上级了解下面的真实情况,为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屋漏在下,止漏在上。要刹住“报喜不报忧”的不良风气,形成有利于“报忧”的良好环境,关键在上级领导要有“听忧”、“纳忧”的胸怀和闻“忧”即喜的气度。这里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听喜”不沾沾自喜,报喜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听忧”摆正心态,报忧也不是给自己脸上“抹黑”。同时,采取得力措施鼓励下面报忧。比如让报忧者不得“忧”,对虚报浮夸的报喜者坚决予以惩处等,营造报忧的良好氛围,让报忧者理直气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