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化改革 优化环境

2005-0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月梅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才流动随着人事管理体制与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人才评价标准与时俱进,人才强国战略深入人心,人才所有制有所突破,人才市场化得到很大发展。许多地方不拘一格用好现有人才,灵活引进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就多数地区而言,人才流动的状况、环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相比,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才评价标准陈旧,身份仍制约着人才流动:1982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人才标准,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来自农村,不管有多大的能耐,前面总挂个“农民”;工人,即使是高级技师,仍然不是干部身份;中专学历、助理职称,什么也不会干,也是“人才”。政府部门对劳动力和人才的市场划分,使其市场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对象有了严格的区分,这种状况更加剧了因身份差别的流动困难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现行的人才标准与实际的人才观念相差甚远。

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仍未消除:许多地方人才仍为单位和部门所有。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的使用权、所有权都由单位掌握。事业单位人才的配置主要靠行政手段,多数没有实行聘用制,编外用人虽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所用人员与编内人员往往酬劳不同、待遇不同,这又为人才流动构成了新的阻力。人才流动部门职责不清,致使人才流动程序混乱,关卡重重,很难自如流动。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限,没有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和流动机制。户口制度仍是人才流动的一个关卡。尽管有些地方实行了人才居住证、人事代理、集体户口等制度,但由于户籍制度功能仍偏重于社会控制,故无论是人才居住证还是人事代理制,其对人才流动的促进作用仍很有限。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报到证、户口迁移、档案转递等程序较多,加之教育、人事、劳动各就业市场信息互通互联互认不够,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社会保险关系因所有制、行业、地域等不同而不好转移,使人才流动难上加难。

人才市场建设、管理严重滞后:不少地方政府对人才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认识不够,不肯加大对人才市场建设的投资力度,致使许多省、市级人才市场至今无办公场所,从而严重阻碍了人才流动;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对转变职能、做好公共服务、为人才流动提供良好环境的认识不高,致使不少人才市场既无完善的宏观管理政策,又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流动的观念、做法和习惯,仍羁绊着人才市场化的进程。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人才能合理有序自如地流动起来 我认为应首先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与时俱进,建立新的人才标准。什么是人才?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给了人才一个明确的定义:一是有知识、有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在政治、精神、物质三个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这个定义阐明了人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人才评价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知识、知识的应用过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知识的应用结果和业绩是人才标准评价的基本要素。怎样建立新的人才标准呢?首先,扩大人才的范围。人才,不仅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只要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包括工人和农民都是人才。其次,提升人才内涵,以能力、业绩为主要导向。既要参照学历、职称,更要注重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特别是潜在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要将业绩即对社会的贡献落到实处。再次,建立人才统计指标体系,突破单纯以学历、职称、资历、身份、户籍界定人才的局限,体现以市场为导向的能力、业绩为主导的人才标准。具体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知识要素,即受教育的程度;二是能力要素,即经历;三是业绩要素,即贡献。

二、大力宣传、真正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举措。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对政府和人才部门来说就是要优化人才工作环境,让人才能留得住,进得来,出得去,实现人才的良性流动,优化配置。唯如此,才能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才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目前许多人虽口头上认识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但并没有落实在行动中、工作中,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真正理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和根本内涵。因此大力宣传人才强国的意义和内涵仍是目前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三、打破传统人才壁垒,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办法有:1、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将仍由政府审批部门管理的人才行政服务性、事务性、有偿性业务转由人才中介机构承办。其次理顺并分清计划、编制、调配等部门在人才流动中的职能,理顺并简化、下放审批程序,廉洁奉公,提高办事效率。第三是改革户籍制度,积极推广人才居住证办法,研究并制定不同人才不同的流动政策。第四是健全保险关系转移制度,使人才流动和保险关系转移能同时进行。第五是取消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时的户籍、地域限制,尽量实现充分就业。2、建立并完善适应市场要求的选人用人、人才流动机制。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全员聘用制。企业用人全部市场化,真正做到“单位通过市场自主选人,人才通过市场自主择业”。逐步将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彻底消除限制人才流动的部门障碍、行业障碍和地域障碍。

四、建立健全公共人事服务体系。首先要把人才市场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之中,使之与其他要素市场同步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人才流动服务中介机构,并加大投入,积极推动支持公共人才市场建设,打造人才市场化流动的物质平台。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化服务功能。具体做法如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化建设,规范人才市场行为;完善人才流动、招聘政策,促进人才自如流动,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形成公平竞争的良性机制;建立人事执法制度,推动人才市场健康发展;培养一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热爱人才事业的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市场规则的人才市场队伍,为人才流动提供全方位服务等。观念更新,政策引导,法律保障,服务促进,我国的人才流动就能出现一个新局面。

(作者为山西省人事厅副厅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