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时代的工人

2005-02-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蒋萌 我有话说

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要请一批专家到北戴河休假。而去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受邀请的110位专家中,有55名都是像钳工、电工、车工、建筑工、炉前工等的“工人师傅”,占了半壁江山。

为什么要请工人?工人能成专家吗?不用怀疑,行行出状元。提起这些工人师傅的名字,那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既有新时代产业工人许

振超,也有年仅28岁的高级技师、模具钳工葛茂昱,更有善于驾驭各种类型综合采煤机的栗俊平等等。这些人通过自身学习、刻苦钻研、勤奋努力,个个都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成了相关行业的专家。他们的被邀请,当之无愧!

然而,现在工人能受到这样礼遇、得到尊重的事情并不多见。与多年前自豪的工人老大哥感觉相比,现在“工人”的称谓常常含有贬抑的意味。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在找对象时,除去干部和当兵的,那就要算工人最吃香了。为什么?因为那是铁饭碗,有保障,还有技术。工人阶级有觉悟,很光荣,根红苗正,甚至子女进工厂接父母的班都被认为是有“路子”的表现。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批工厂因为不能适应市场而关门倒闭,工人纷纷下岗,“工人”就逐渐被认为是没文化、收入低、没前途的职业了。

与此同时,像计算机、金融、贸易等等行业,文化高、收入高、又体面,开始成为热门。青年人也纷纷通过上大学、考研来获得文凭、考取证书,希望进入上述领域。而没文凭的、没路子的只好当工人,很没“面子”。

工人昔日的辉煌眼看就要成为历史。然而,情况却在发生悄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传统意义上的“工人”正在发生演变。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单位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新技术、新设备,需要高层次、富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工人来操作。“蓝领”工人的需求量在很多行业出现了暴增的趋势,但真正符合条件的“蓝领”数量却寥寥无几,结果“蓝领”工人的薪水全面看涨,高的月薪五六千元的都有,很是吃香。

为什么“蓝领”工人会出现严重短缺的情况呢?原因很简单,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很实际,只要那些招来就能干活的“熟手”。但普通工人因受文化水平的限制,短时间内无法提高自身水平,难以胜任“蓝领”的要求。而喝了不少墨水的大学生呢,又很不幸,当初对“工人”这一职业抱有偏见,相关专业没人选,都去学那些听起来很“体面”的专业了,现在找工作时僧多粥少―――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很大程度上与盲目“扎堆”有关。

“蓝领”与传统工人的区别,在于现代知识技术的含量上。很多行业的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也没有什么“文凭”,但没“文凭”并不代表没水平,没知识。这些劳动模范、技术能手,首先在思想上就没有轻视自己的工作;其次是与时代同步,紧跟现代企业的发展,刻苦钻研本行业的相关知识,学以致用,积累实践经验,所以才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因此,现在急需的是改变人们思想中的那些落后观念,不仅不能轻视工人,反而应该重新认识新时期中“工人”这一职业的全新内涵。在面对专业、以及职业选择时,人们应更加理智,而不是仅仅只图虚名。任何企业、单位都不可能只有领导者和决策者等“白领”,高素质的“蓝领”更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何况,“蓝领”也可以成为“白领”的。

党中央专门邀请“工人”专家去疗养,说明领导层对新时期“工人”这一职业的肯定,“半壁江山”更确立了其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