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万众同心构和谐

2005-03-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我有话说
嘉宾:
邓伟志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社会学所所长、教授

记者: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有异才有和谐。”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处理好“异”与“同”的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邓伟志: “和谐”最主要的是同心,只有同心才能够“和谐”。同心就是全国人民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一致是和谐的首要条件。目标就是价值取向。和谐有多种:有高度和谐,有低度和谐。“高和谐”高就高在能够做到多元一体。56个民族的文化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

记者:有差异才有和谐,好比一架钢琴,只有一个音符不行,要用“1、2、3、4”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一首完美的乐章。

邓伟志:的确,中国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党派、多阶层的国家,概括起来,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因素繁多、社会资源丰富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曲交响乐。其“音符”说到底,是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而决定和谐的首要经济因素是财富分配。“橄榄型”是最为和谐的结构,即依靠适当的制度、政策调整,使收入依高中低的分布形态,从富少穷多的“洋葱头型”变为富少穷少、中等收入很多的“橄榄型”,特别要避免因制度、政策的重大失误,出现从“洋葱头型”退化为富者极少、穷者极多的“蜡烛台型”。为了实现阶层“扁平”化,就应当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在政策上适当向困难群体倾斜。

记者: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指导下,民主党派去年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方面提出重大建议达数百项,许多建议被采纳并取得重大成效,单单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就吸收了数十项民主党派的建议。

邓伟志: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是否有力,体现了各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态度和感情,体现的是爱护与帮助。长期以来,民主党派很多提案是围绕党的制度建设的,同时为立法做了许多工作。

记者:您所说的和谐更侧重于文化根源,更侧重于人的因素,侧重于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与西方很多和谐理论,如社会均衡论、协和社会论、社会系统论等理论中的“和谐”不一样。

邓伟志:我们今天所说的“和谐”是动态的、发展的、向上的和谐。这与西方社会理论中把“和谐”简单地理解为理想主义,不强调人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们将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也应关注社会冲突,只有打破旧的所谓“和谐”,才能建立新的和谐,这也应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和谐理论指导下,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一个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社会规范先进有序、社会运筹得当而灵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会在我们手中成为现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