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2005-03-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嘉宾: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代表 本报记者蔡闯 我有话说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一年中,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

龙新民: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北京作为首都,也要毫不动摇地抓好这个第一要务,推

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去年北京市生产总值达到4283.3亿元,是近10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城乡发展,推进体制创新,提高开放水平,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首都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05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实际增长6%以上。我认为,和谐社会必须是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社会。

记者:北京市去年数次启动雨雪天气紧急预案,新建、改建了400座公共厕所,在市区建设了57家便民低价浴池。这些事情都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

龙新民: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安全稳定、管理有序的社会。北京市一直关注农民、城市拆迁居民和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2004年是北京市近年来制定实施“三农”政策最多、力度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我们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资达到2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4倍,妥善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23万多名城乡低收入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了应保尽保。今年,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特别是要以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事关群众利益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记者:北京正在积极筹备2008年奥运会,这无疑给北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龙新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应该是文明健康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完全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今年,奥运筹备工作将进入一个关键阶段。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北京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是全市人民、全国人民的愿望。

作为一个迈向现代化的国际城市,北京正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吸引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来京创业,营造鼓励人们“在首都干事业,在首都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为了落实“人文奥运”的要求,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从家庭、社会、赛场、校园、职业和涉外6个方面的礼仪教育入手,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这项工作我们要持续不懈地开展下去。

北京有300多万外来流动人口,市委、市政府特别注重做好外地来京人员和农民工的管理服务工作。不仅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同时要求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这几年,我们在来京务工、经商人员中开展“文明百星”评选活动,去年国庆前夕,我们还邀请了100位农民工的母亲到北京参观游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