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辩证地认识“和谐”

2005-03-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嘉宾:徐光春代表(河南省委书记) 本报记者 王光荣 我有话说

记者: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在河南建设和谐社会,我想是很有典型意义的。作为河南省委书记,不久前,您参加了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研讨班,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作的重要讲话。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怎样看的?

徐光春:中央举办这次研讨班,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对实际工作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就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而崭新的命题作了系统阐述,讲得很深刻,很精辟,很全面,很有新意,是我们党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纲领性文献。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第一次全面阐述,第一次全面动员,第一次全面部署。这三个“第一次”,说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问题,特别是社会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问题认识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指导更加科学。

记者: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您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徐光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体会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科学辩证地认识和处理社会和谐问题。既要高度重视,又不能急于求成;既要借鉴各种经验,又要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按规律办事;既要有理性思维,又要有现实眼光,正确看待和做好社会和谐工作。考虑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与所处时代背景、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要求,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确定任务,开展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为发展更高层次的和谐社会打好基础。因此,我认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稳定和发展这两个问题上。

记者:的确是这样。几年前,我报曾在一版重要位置发表过您写的《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文章,引起广泛的关注。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前提。稳定和发展正是和谐社会腾飞的“双翼”。结合河南的实际,您对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想法?

徐光春:结合河南的实际,现阶段建设和谐社会,我们提出了“八个坚持”,即: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促进和谐,二是要坚持以发扬民主促进和谐,三是要坚持以搞好法治促进和谐,四是要坚持以增强团结促进和谐,五是要坚持以弘扬文明促进和谐,六是要坚持以兼顾公平促进和谐,七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促进和谐,八是要坚持加强党建促进和谐。

发展不仅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且也是社会和谐之根基。现在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存在,重要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社会不进步。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只有采取发展的办法。而发展又必须讲科学,不科学的发展,不仅不会带来和谐,反而造成不和谐。因此,要加快发展而且要坚持科学发展来促进和谐。

社会和谐离不开社会民主。民主有利于统筹各方,广纳群言,兼顾利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我们做到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团结是和谐的前提。社会是个大家庭,社会要和谐,要求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团结为重,和睦相处。党政军要团结,党群要团结,军民要团结,民族要团结。文明与和谐密不可分,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文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另外,要实现社会和谐,还必须加强法治,兼顾公平,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党建等方面的工作。河南的同志们有句话:“河南河南,何其难;河南河南,和不难。”在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和谐”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是多么重要,多么珍贵。我们将紧密结合河南实际,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进程中,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开创河南各项工作新局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