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搭建不落幕的农村文艺大舞台

2005-03-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苏丽萍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3月23日电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京城各剧院团纷纷排演新戏。在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排练场里,新戏《村官李天成》和传统戏《寇准背靴》、《陈三两》等正在紧张排练中。本月26日,他们将赴京郊昌平演出。中国评剧院的新戏《啼血杜鹃》自大年初六下乡演出,目前仍在昌平区巡演。春节之后,文化下
乡活动又在京郊广泛展开。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不落幕的农村文艺大舞台正在上演精彩纷呈的时代乐章。

专业剧团下乡演出,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大盛事。春节期间,中国歌舞团、东方歌舞团、中国儿艺、中国民族歌舞团等中央直属院团赴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等地,让老少边穷地区农民享受了真正的艺术精品。演出之余,艺术家们还热情辅导当地文艺爱好者,提高业余演员们的演唱和舞蹈技巧。中国儿艺也计划实施“经典儿童戏剧走进西部校园”的活动,赴西部演出百场,将童话剧《马兰花》、青春音乐剧《月光摇篮曲》、精品戏剧《享受艰难》、《走近莎士比亚》等优秀剧作奉献给西部的孩子们。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对记者说,很多人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过专业剧院团的演出,现在这些艺术家们来到民间演出,人们都像过节一样高兴。这说明我们的艺术应多走近民间,把优秀的文艺作品奉献给人民。

人民的需要,市场的前景,使下乡演出成为越来越多剧院团的自觉行动。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和中国评剧院针对京郊戏曲观众多的特点,长年坚持下乡演出。中国评剧院根据京郊生活实际相继创作排演了新戏《桃花盛开的地方》和《啼血杜鹃》。前者讴歌了桃乡平谷的巨大变化和人们崭新的精神风貌,后者揭露了邪教对人们的危害。这两出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既教育了农民,又让农民欣赏到了评剧的艺术魅力。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也是长年坚持在京郊农村演出,他们的新戏《村官李天成》每到一处,便受到热烈欢迎,当地农民喜爱这样贴近农村生活的好戏。一直在大城市演出的中国京剧院,近年来也走出京城,赴中小城市乃至乡镇演出。曾在农村工作过的著名词作家乔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专业文艺团体应多下去演出,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面对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各级党政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充分开展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才能真正让农民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记者在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北阜村采访时,见到了兴致勃勃地与村民一起观看下乡演出的党支部书记郑海泉。他告诉记者,该村建起了文化大院,组织了一个评剧团,办起了台球、乒乓室、阅读室、健身室等,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后,那些赌博、酗酒等现象就少了,社会治安较之以前大为改观,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使得许多企业纷纷来此投资,目前已有6家企业在此落户,并带动了村里人的就业,让村里人尝到了文化的甜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