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移风易俗奔小康

2005-03-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

河北省水利厅干部到西柏坡镇帮建文明生态村现场办公,帮助西柏坡制定文明生态村建设计划,解决资金落实等问题。 照片来源:河北水利网

70岁的冯玉梅正在黑板上工

工整整地写“告诫篇”,讲的都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一片小树下,和冯大娘岁数差不多的几位老人扑克打得难分胜负……3月11日,刚刚刮了一场大风,但在河北省鹿泉市符庄简朴的农家村落里,没有刮得垃圾遍地纸片乱飞,到处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利利落落,人和自然显得那么和谐。

省委书记亲自倡议创建文明生态村

两年前,河北常见农户厕所连着猪圈,村落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牛羊满街跑,蚊蝇四处飞……这一切严重拖累着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根据省委书记白克明的提议,从2003年3月起,河北省委、省政府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以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全省农村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省4700多个村植树1530万株,新建水泥、柏油、石渣路5782.9公里,较好地治理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土乱堆、禽畜乱跑的现象,一大批农户实现了圈舍、厕所、厨房、浴室的一体化,2657个行政村初步达到了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从今年开始,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已结束试点,开始在全省全面展开。到2005年,要把全省近5万个行政村的10%左右建成文明生态村,到2010年再使20%左右的行政村进入文明生态村行列,到2020年全省所有行政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态村。

有关专家评论说,河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于一身,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效的复合载体。

“创建文明生态村不能搞成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脏乱差了几千年,祖祖辈辈就这么过来了,要人们改变谈何容易。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多次提醒各地领导干部:“创建文明生态村,决不仅是一件简单的治理脏乱差的事情,而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不要搞大轰大嗡,不做表面文章,要扎扎实实地逐步推进。”

唐山丰南区委书记侯志宇在一次检查时发现,有个村缺水,村里的8眼井有5眼不出水,为了“形象”,村里准备把积攒起来的50多万元全部用于修建水泥路。侯志宇痛心地坚决制止了 “为何不修石渣路,节约下资金打水井 创建文明生态村一定要量力而行,有钢使在刀刃上,可不能搞成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领导们这么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便叫响一个口号:“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长城脚下的迁安市徐流口是个闭塞的山村,世代为路所困。在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时,村里召开3天的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怎么修路。修路要花几十万元,但村集体收入每年只有8万元,钱从哪来 经过3天的激烈争论,最后形成了共识:“自己家盖房、垒墙向谁要过钱?我们不能光靠政府,自家事还得自己干!”300多名党员群众捐款3.5万多元,义务工不算钱,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修筑了一条2.5公里的水泥路。邢台县三合庄创建文明生态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缺钱,支书、村主任带头每人捐款500元……村民张合须患了癌症,家中经济拮据,看着乡亲们不分昼夜地忙碌,他心急如焚地托人叫来支书。“收下我这100元,算我的一份心意。”支书辛五须恭恭敬敬接过钱,止不住泪水落在钱上。

许多村支书说:“现在不管干啥,只要一招呼,大家就上手。”

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可是,农民还没见识过好日子是什么样,许多农民觉得“现在的日子就不错”。

可见,任何伟大的目标都需要人们有先见之明才能看到。

在这场创建活动中,最先看到好处的是年轻人,他们或出门或看电视或听人讲故事知道这好处是什么,他们当然要努力争取。于是,就主动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工作,老人们有的思想通了,有些就是搞不通。

大面积的试点做出来了。一看,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院外水泥马路宽阔整洁,院内瓜棚豆架青绿一片,各种鲜花盛开……哦,原来文明生态村好处这么多。积极性也发挥出来了。

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镇东王家河村支书赵福利说:“唐山市区的好多人看到我们村的光景,也想到我们村住呢!”

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各项专项资金“捆绑”着支持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仅省财政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资金就有2.46亿元。全省5530多个对口帮建单位更注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一个个“板栗村”、“奶牛村”、“皮毛村”、“生态旅游村”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好处接二连三地往农民家挤……3月12日,符庄村民冯玉梅领着一群记者看完自己家创建文明生态村后改造的厕所、院落后说 “环境好,心情就好,可得好好享受享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