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部的文化

2005-04-0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部地区是中华文化发祥、传承的主要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这里的河洛文化、三晋文化、徽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内涵深厚。为了配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加深读者对中部地区文化的了解,本报编辑部特请驻中部六省的记者简介中部各省文化特点。

河南

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

一,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有其三。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达130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河南还是中国姓氏发源地最多的省份。在当今中国100个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河南也是全世界几千万客家人的祖根地。母亲河―――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这里还有“中岳”嵩山、龙门石窟等名胜。河南地方戏曲丰富繁荣,除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外,还有其他剧种二十多个。河南还有许多精美的民间艺术,禹州钧瓷、开封官瓷、洛阳唐三彩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刘先琴辑)

山西

晋文化是指发生在我国山西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它始于先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一系列上至远古,下至今日文化现象的总称。

晋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其中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建筑等内容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内涵。而晋商文化是晋文化中的一个亮点,作为明清时的中国第一商帮,晋商们在经营管理方面有很多创新。如今的晋文化继承了勤俭敬业、诚信和谐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山西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也赋予晋文化浓郁的现代色彩。

(杨荣辑)

安徽

文化传承不绝,涌现出以老子、庄子、管子、淮南王刘安、嵇康、华佗、曹操、曹植、曹丕、朱熹和吴敬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文化先贤。从空间上看,长江、淮河将安徽一分为三,地域差异造就了安徽文化的丰富多样,淮河文化、皖中文化、徽州文化内涵丰厚且又风格独特。

通变弥新是安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三次南北文化大碰撞的“锋面”都在安徽境内,使安徽文化鲜明地凸现了南北文化交融的印记;同时,在积累文化、发展传统的通变精神上,安徽文化特别是其灵魂的哲学领域,老子、庄子、嵇康、朱熹、戴震、方以智等无不体现出胆识兼备的批判精神、兼容并包的会通精神和超越前人的创新精神,而这种通变正是安徽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不断发展的内在力量。

(李陈续辑)

湖北

楚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楚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八大系列:即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现代革命文化。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层面的特征是积极进取、革新鼎故和至死不屈。念祖、忠君、爱国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共有之处,但中原文化偏重于礼法,楚文化偏重于情感,而且楚文化在念祖忠君爱国上比中原文化表现得要更为强烈深沉。楚文化在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及青铜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郢都、宫殿及台榭建筑,帛画、壁画及屈骚庄文,编钟、琴弦及轻歌曼舞,祭祀膜拜等民俗。

(夏斐辑)

湖南

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之一,常德市澧县城头山原始社会古城址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史向上推进了近两千年。这里的古水稻田的发掘,表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或发祥地。目前,湖南有省级以上重点保护文物180多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及其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岳阳洞庭湖和岳阳楼、南岳衡山、常德桃花源、株洲的炎帝陵、宁远的九嶷山和舜帝陵、石门的夹山寺和闯王陵、千年学府等久负盛名。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堪称世界天然大奇观,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活在湘西的土家、苗、侗、瑶、白等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保留了许多独特的传统风俗。湖南有着非常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日夜江声下洞庭”而投身汩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等人物都有着一个个神奇的传奇故事。

(龙军辑)

江西

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之美誉。其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文学、艺术、哲学及苏区文化等,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造就了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黄庭坚、文天祥、汤显祖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在当代,江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从1994年开始,该省建立“江西省宣传文化专项资金”,是全国最早建立宣传文化专项资金的省份之一。采茶戏《远山》、《乡里法官》、《木乡长》、大型舞剧《瓷魂》、赣剧《詹天佑》、儿童京剧《岳家小将》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奖”等诸多奖项。

(胡晓军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