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尊重历史 超越历史

2005-04-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金祥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一直占据着荧屏的大部分时段,纵观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有不少以其通俗性、生动性和历史感深得受众好评,但也有一些作品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成为观众和文艺理论界谈论的热点。就目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而言,我觉得有三个问题应当引起创作者注意:

一、文学与历史的关

系问题。如果说历史学家的责任是发现历史的话,那么历史剧作家的责任就是发展和弘扬历史精神,从尊重历史入手,在读懂历史中超越历史。就文学反映历史来说,艺术创作的自身规律赋予艺术家在不违背历史规律的前提下,大胆想象、尝试、探求的权利,同时艺术作品的社会接受以及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又对艺术工作者提出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要求。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产生那样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仰仗了其著作的文学性。它既给历史学家进行学术著述提供了经验,也为文学家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

二、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问题。鲁迅先生倡导文艺家不一定写生活里真实发生的事,但一定要写生活里可能发生的事,我觉得这个标准也可以应用到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中。虽然任何作品都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但重要的历史事实不能违背,尤其是历史常识不能违背,更不能随意篡改历史。上世纪60年代,茅盾先生提出“用历史真实和历史虚构的结合”来代替“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这应当是切合实际的经验之谈。

三、要寻找到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历史关注点。创作历史题材影视剧应当本着从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目的。有人错误地认为,中国的历史,从战国到民国就是一部权力争夺史。在创作历史题材影视剧时,往往抓住英雄美女、权力争夺做文章,这其实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最起码也是历史偏见。我们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并不集中体现于宫廷和侯门,而是广泛存在于劳动人民朴素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中,体现于那些追求真理、致力于实践创新的志士仁人中。从神农氏、轩辕氏到孔孟、老庄、扁鹊、屈原、张衡、蔡伦、苏轼、王安石等无数志士仁人的生命之流汇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大河,这些都应当成为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者的关注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