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民诗人

2005-04-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铁信 我有话说

贺敬之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出生于山东峄县,16岁奔赴延安。写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现为中国文

联荣誉委员。

贺敬之是一位蜚声中外的文化名人,曾长期在我国文艺界任要职,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他出生在山东峄县(今属枣庄市)贺家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岁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斗争;21岁写出家喻户晓的歌剧《白毛女》,一举成名。六十余年间,一直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在文艺园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受到国内外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喜爱。

贺敬之自16岁在长途跋涉延安的道路上开始写诗,至今笔耕不辍。他一直视诗歌为己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豪迈的激情和惊人的才华,创作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年颂歌》、《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广为传颂的优秀诗歌。在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中,贺敬之的诗作数量不是最多,但其质量却令人赞不绝口。

贺敬之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诗人,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名。他的诗为人民所喜爱,其人为人民所热爱。1985年贺敬之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我跟随他去内蒙古通辽市调查文艺工作,当地老百姓听说贺敬之来了,到处打问住处。有一天,贺敬之在通辽市郊的大青沟参观时,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同志骑着摩托车追赶了来,拿着一本翻旧的《贺敬之诗选》,恳切请求贺敬之同志签个名,说是他家三代人(他和他父亲及他的女儿)都对诗选读过多遍。他父亲原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能全文背下《回延安》、《桂林山水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二十余首诗,前不久去世了。去世前老人留下遗嘱:“孩子!将来有机会代我见见贺敬之,请让他在这本书上签个名,成为咱家的传家宝,我就死而瞑目了。”贺敬之同志深受感动,欣然签名,并同那位男同志合了影。

1990年秋季的一天,一位来自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附近的老汉,提着一篮子红枣找到我。他说:“我是来北京看闺女的,打问了很多人才找到你,请把这篮子红枣送给贺敬之。他写的《白毛女》,故事就发生在俺们那一带。他在歌词里说‘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 ,给俺们阜平的红枣作了宣传,俺们也要送红枣给贺敬之尝尝,表表心意!”我转送给贺敬之同志时,他感动得眼圈都湿润了起来。

1997年春天,贺敬之同志去河北省承德市视察文化工作,在参观一个文物景点时,正逢接待外宾,不再让其他轿车进参观区。看门的老同志说:“就是中央领导来了,不事先通知也不行 ”但当他听说车上的领导同志就是贺敬之,打开大门,让车开了进去。

1991年春,正值日本樱花盛开之时,我跟随贺敬之同志到日本访问。回国的前一天,日中文化交流学会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有日本文化界、新闻界、出版界、教育界、卫生界、经济界人士及日本政府的官员参加,原定是三百人,结果来了五百余人,都是对贺敬之慕名而来的。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当贺敬之率代表团

走进会场时,掌声响成一片,不少人一边鼓掌一边喊:“贺敬之――白毛女;白毛女――贺敬之;”“贺敬之――大诗人;大诗人――贺敬之。”有的用中文喊,有的用日文喊。会场内排长队与贺敬之交换名片,抢着要贺敬之在笔记本上签名。贺敬之的歌剧《白毛女》曾改编成芭蕾舞,由日本芭蕾舞团在日本和世界各地演出过一百多场,所以日本人民对贺敬之一直很崇拜。还有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人民,对贺敬之也都非常熟悉和尊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