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代财富多样性的探讨

2005-04-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义平 我有话说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断定经济学的基本目标是使人类富裕,集中研究了工场手工业时代财富的基本形式,即物质财富,强调分工与交换能够极大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250年后的今天,人类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相伴随的财富形式、结构、形成的深刻变化。因而,当代经济学家必须回答现代财富的特征、性质和源泉。由三联出版社前不久出版的刘诗白教授的学术专著《现代财富论》,对上述问题作了深刻而生动的回答,同时深入探讨了如何促进现代财富增加、促进国家富裕的一系列问题,展示了一个资深经济学家与时俱进的思想风采。

《现代财富论》首先回答的是什么是现代财富。作者提出了财富多样性的命题,认为由物质生产、服务生产和知识、精神生产三大部门组成的三维产业结构已成为现代产业结构的特征。而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知识和精神产品等三大类产品已成为现代社会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概括,远远超越了物质财富的范畴,是当代财富状况的既鲜活又生动的真实写照。

财富的内涵和结构的变化是由生产方式引起的,新的生产方式就是刘诗白教授在《现代财富论》里称之为高科技的生产方式、高科技经济。书中指出,高科技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日益被广泛使用成为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并引起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发生新的变化的社会经济形态。包括 生产工具革命,现代使用财富的创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度与扩大有效需求,企业组织的重构,信息技术与宏观调控等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进步发生着深刻影响。作者认为,物质财富生产和知识财富生产并举并以知识生产促进物质生产,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形成了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相当多数的现代知识,其本身也成为一种商品,一种产业。事实上,也正是现代知识和科技的企业化、市场化生产,才使得现代知识和科技得以迅猛发展。

在《现代财富论》中,作者面对既构成财富的重要内容,又渗透于并且促进当代经济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及其生产,进行了深刻的经济学分析。作者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中出现了一种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深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文化活动转化为经济生产,文化成为生产要素和新的经济资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杠杆,这意味着文化有了生产力的性质。另一方面,在物质生产、知识文化生产、服务生产三种生产互促、互动下的现代经济增长,为文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和经济载体,由此促进了文化生产与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兴旺发达。这种文化与经济的互促、互动是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我们应当借助于一个政府规制的和有调控的、完善的市场体制,构建起文化与经济的相生相成、良性互动的社会经济体制。有效利用这一机制,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够实现文化发展和文化育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