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洒向人民的深情

2005-04-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童怀 我有话说

张云泉(左二)与信访群众交谈。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摄

22年来,他在这“清水衙门”,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宗旨,始终信守人民公仆执政为

民的情怀,把“无权无钱”的岗位变得“有情有义”,把信访工作当做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甘为“连心桥”上贴心人,被群众誉为“我们身边的‘三个代表’”。

22年来,张云泉平均每年接待来访2000余人次,拆阅处理来信2000余封,接受来访电话上千个。他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没有节假日,总是带着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奔走于大街小巷,远郊边村;带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往于他的那些穷“亲”贫“友”之间,问寒送暖……

22年来,无论是一个普通的信访接待员,还是泰州市信访局局长,他的心中始终系着一根红线:凡是老百姓反映的特殊困难,都要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排除,这是我的责任―――这一根红线系着的就是张云泉这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一片赤子情结。

今年春节前夕,在泰州市新世纪大酒店,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的婚礼却引来好几位市里有关部门领导的出席。“今天的幸福是你们给的,你们是我最亲的人。”婚礼上,新娘方小娟依偎在张云泉夫妇身边,幸福的笑容和着激动的泪水。了解方小娟过去经历的人很难相信,眼前这位一袭婚纱、亭亭玉立的新娘,竟然就是8年前那个跟着患精神疾病的母亲上访了10年的“野丫头”。

家在兴化农村的方小娟4岁时,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不堪打击的母亲因此精神失常,一口咬定丈夫是被医院谋杀的,从此便带着年幼的女儿踏上了漫漫上访路。这期间,方小娟不但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还落下一身病,养成了倔强、冷漠和怀疑的性格。1997年的一天,张云泉听到方小娟母女俩回乡的消息,立刻驱车百余里赶到她家。大门内,眼睛充满敌意的方小娟放出一条黑狗,拦住大门。张云泉喝住黑狗,走进这个破败的家,看到散乱的锅碗桌椅便不声不响地收拾起来。从此,张云泉成了她们家的常客。

为了让这颗漂泊的幼小心灵能够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温暖,在一次陪小娟去医院看望母亲的路上,张云泉认下了这个干女儿,不久又把她接到了自己家中。在张云泉夫妇的悉心照料下,方小娟不仅医好了多年的胃病和身上的疮伤,而且真正感受到了人间的亲情和温暖,医好了内心的创伤。8年过去了,在张云泉的鼓励和帮助下,小娟慢慢学会了微笑,懂得了礼貌;学会了电脑,也懂得了爱美,成了泰州一家鲜花店一名聪明能干的插花师。当这个当年蓬头垢面的流浪儿走进婚姻的殿堂时,张云泉就像一位亲生父亲一样为她操办起婚事。在鲜花店里一边展示着自己插花才艺,一边回忆自己婚礼情境时,新婚不久的方小娟依然难忘:“我的婚礼都是干爸操办的。他给我陪了彩电、冰箱、音响、新衣新被,泰州风俗里该有的我都有了,他从来就是把我当亲女儿一样来看待。”

“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绝不能让群众失望。”张云泉心中的那根红线,倾注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赤诚之情。22年来,张云泉义务帮扶过200多户特困家庭;为上百名群众求过医、购过药;先后从自己的工资中挤出4万多元,救济困难的群众。许许多多原本素昧平生的人,都把这位信访局长当作自己的亲人。

在泰州打笆巷一个简陋的居民家中,记者见到了天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王晖的母亲孙勤。

36岁时丧夫的孙勤多年来一直靠不到300元的工资度日。3年前,儿子考上大学时,孙勤拿着文件跑了26趟有关单位,却始终没有拿到按规定应给予的补助抚恤金。眼看着儿子到校报到日期临近,无奈的孙勤只好跑到信访局求助素不相识的张云泉。张云泉听了她的哭诉后,当即表示一定帮助她解决问题,同时又和同事们一起捐钱,帮助她们母子度过了燃眉之急。由于多年来家庭贫困多故,给王晖的内心留下阴影,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这几年来,每逢寒暑假,张云泉都要把王晖叫到自己办公室,不仅资助他学习生活费用,而且从思想上关心他学习进步,鼓励开导他鼓起勇气,努力学习,踏实做人。为了使王晖安心学习,张云泉还帮助下岗的孙勤找了工作,逢年过节又送去日用生活品。

春风化雨,王晖在大学里不仅学习优秀,而且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了学生会的干部,不久前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写给张云泉的信中,这名年轻的大学生深情地说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复杂,指望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关心你、帮助你似乎是很困难的了,而您张局长却做到了,这不正是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人民公仆的形象吗?我以后一定要学习像您这样不图回报的好干部,对社会多作贡献。

说起这些,王晖的母亲不禁流泪:“像这样一个党的好干部,能把我们这样困难群众像朋友一样长期照顾,真是比亲人还亲哪……”

因为张云泉,从心底里道出“共产党好”的,还有李庆余。

在泰州师范学院附近一条马路的人行道上,有个便利售货亭。上面工工整整地贴着“共产党万岁”五个红字。60来岁的店主人李庆余老人对记者说:“这个就算作是店名 我要感谢张局长,更要感谢共产党。只有共产党,才有这样的好干部 ”

李庆余原是泰州兴化县的一个农民。2001年5月初,李庆余老人在泰州一企业工作的独生子,不幸因公在外地身亡。随后新婚不久的儿媳也离开了。晚年丧子,李庆余老人悲痛欲绝,几天之内黑发变白头。多少次,老两口相依在阳台上,眺望着儿子单位下班时涌出的人流,指望着能找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有一次,李庆余的老伴因悲伤过度,昏倒在阳台上,跌断了手臂。

根据有关政策,全程处理老人独生子事故的张云泉及时把李庆余老两口的户口从农村迁入了市区,并将他们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从而使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可当他看到两位老人的悲痛情形,心里不由着急 如果不赶紧把老两口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可能就会酿出一幕人间悲剧。

儿子“六七”祭日那天,老两口正对着儿子结婚照以泪洗面,张云泉来了。看着泣不成声的俩老,张云泉动情地说:“老李,你的儿子不在了,还有我们这些人民的公仆做你的儿子。你放心,你们的后半辈子会幸福的。”一番真情真意的劝慰,终于打消了两位老人要寻短见的念头。中秋到了,春节来了,张云泉真像一个远游的归子,拎着过节的礼物来看俩老。时光流逝和亲人般的温暖使两位老人的笑容越来越多。

为了避免老人在寂寞中重思丧子之哀,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张云泉和同事们又帮老人开了一个售货亭。售货亭开张了。有人建议给小店起个好名字。可李庆余却请人在售货亭上书写了“共产党万岁”五个大字。老人由衷地说:“我就是要感谢共产党,感谢党培养了这样的好干部。张云泉就是我们身边的‘三个代表’。”

如今,这普通的路边售货亭已经成了泰州城东一道靓丽耀眼的风景,许多人路过时都会驻足观看。

在张云泉简朴的办公室的窗玻璃上,贴着八个字 保持本色,艰苦奋斗。在另一面的墙上,挂着一个镜框,上面写着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的一段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这“8个字”,“一段话”,正是这位人民公仆和一个共产党人的真情之源和真实写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