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挖掘姓氏文化 增进两岸亲情

2005-04-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韩春光 我有话说

河南省信阳市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历史上是中原人口历次南迁的重要出发地和集散地。4月2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信阳市委书记刘怀廉非常自豪地说,经海内外姓氏文化研究者、历史与考古学家多方面研究和考证得出结论:“豫闽台一千多年前是一家”,“台湾同胞的祖根五百年前在福建,一千三百年前在河南,在信阳市固始

县。”

台湾同胞与信阳儿女,本是同根同祖一脉相连

刘怀廉说,信阳市所辖的固始县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据史料记载,千百年来因为朝代兴衰,固始人多次南迁,其中大规模的南迁有4次。

第一次是在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以固始人为主的衣冠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等八姓入闽,开始了对福建的开发建设。第二次是在唐朝。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州、潮州之间发生骚乱,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先后率府兵80余姓近万名赴泉、潮一带镇抚骚乱,军兵及眷属就地安家,未回故里。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元光袭父职任岭南行军总管,维护稳定,开发闽南,创立州县,于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开建漳州,首任刺史,并被尊为“开漳圣王”。第三次是在唐朝末年。固始人王审知兄弟三人率乡民5000人随农民义军入闽,所率将士50余姓也在闽地落户,王审知被皇帝封为闽王。第四次是在宋朝。北宋末年,固始一度被金兵占领,乡民为避战乱,纷纷南迁闽地。南宋末年,元兵占领光州 今信阳市光山县、潢川县一带 ,进而占领固始,百姓纷纷逃往闽地。

历史上固始人4次大的南迁,将中原的文化和民风民俗播散到了闽南大地。刘怀廉说,其后代又从闽地远迁至台湾、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据查1953年台湾人口统计资料,当时台湾共有82.9万户,737个姓氏,500户以上的大姓有100个。在这100个大姓中有63姓的族谱明确记载其先祖自河南光州、固始迁福建,再由福建迁台湾。前10大姓氏人口占台湾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陈姓占12%,林姓占8%,黄姓占6%,祖居地大部分都在河南信阳,在固始县。根据历史考证,就连鼓吹“台独”的陈水扁,也是陈元光的第45代孙 在诏安县太平镇百叶村星斗楼保留的陈氏族谱上,记载陈元光第37代孙陈乌于1737年从漳州移居台湾,传到陈水扁是第9代 。

除了“开漳圣王”陈元光和闽王王审知之外,刘怀廉说,民族英雄郑成功,复台将军施琅,这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祖居地也在河南固始。在漳州和潮汕地区,民间供奉“开漳圣王”的威惠庙、燕翼宫、州主庙等有百余座。在台湾的开漳圣王庙也有81座,其中以宜兰、桃园、台北数量最多,香火最旺。固始也因此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原侨乡”,并且造就了“台胞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怀固始”的“根文化”现象。

寻根问祖愈来愈热,两岸人民骨肉情深

刘怀廉说,闽台与中原的根亲关系,已越来越多地得到闽台人士和海外人士的认可,近年来到固始寻根问祖的闽台同胞、海外侨胞络绎不绝,不下万人。1998年,漳州市与信阳市结为友好城市,在文化、商贸等领域进行友好交流,结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两个城市的人民同根同祖。截至目前,闽南已有陈、林、何、黄、尹等15个姓氏宗亲联谊会到固始寻根问祖。

据不完全统计,固始县2000年共接待寻根问祖的台胞91人,32姓;2004年共接待台胞157人,62姓。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的陈氏 元光 将军祠,位于固始县的陈集乡,近年来接待闽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多达3000多人,他们到这里来寻根问祖,拜谒先贤。

2003年9月19日,全国台联、台湾TVBS电视台在固始县联合摄制了《两岸同根同源》电视专题片,用了大量的图片、镜头和详尽的史料、文字介绍了陈氏将军祠。于2004年1月22日至28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七)在台湾TVBS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播出,使台湾同胞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事实真相,更加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思乡之情。

1991年,固始县遭受了特大水灾。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倾情相助,捐款1360万元帮助祖居地灾民建房建屋,捐助粮食、衣物、被褥等折合人民币506万元。固始高中搬迁时,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无偿捐款1100万元,固始高中也因此而更名为固始慈济高中。2004年台湾一些地区发生地震,固始慈济高中的师生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生活费,为台湾地震灾区同胞捐款76000多元,表达了他们对台湾同胞的手足之情。2003年、2004年固始慈济高中与台湾慈济大学附中两次举办大型联谊活动,仅台湾师生就参加200多名,2004年底,固始慈济高中成为大陆第一所与台湾慈济大学附中结对的中学。

挖掘姓氏文化资源,推动两岸民间交流

刘怀廉认为,作为同根同祖的骨肉兄弟,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一样,是发展两岸关系的主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现在“台独”分裂势力妄图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这些人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敌人。参照历史上各个朝代兴盛时期的治国方略,如贞观之治、文景之治、康乾盛世,这些时期之所以兴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统一。

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寻根问祖是天下华人共有的伦理观念。信阳市不断挖掘姓氏文化资源,推动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一家亲情,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反分裂国家法》的具体体现。

刘怀廉说,2004年信阳市多方筹措资金,在固始县城中心建成了陈元光广场,重新整修了陈氏将军祠,对纪念陈元光祖母魏敬夫人的云霄庙、郑成功墓地、施氏先祖陵园以及番国故城遗址等进行了保护,供寻根问祖的闽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前来凭吊感怀。为进一步加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共同开发和利用好姓氏文化这一人文资源。信阳市准备在今年6月举行纪念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1335周年暨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

信阳市还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推动潢川县的黄姓,息县的赖、罗、付姓等发源于信阳市的姓氏,与闽台姓氏的历史渊源的研究,为广大台湾同胞在更大范围内寻根问祖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